巴厘岛,这个位于爪哇岛西侧的印度尼西亚省份,是印尼唯一一个以印度教为主体的省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独特的印度教形式之一。巴厘岛印度教与印度次大陆的同源宗教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它充满活力的仪式和非凡的寺庙却让巴厘岛之旅成为一种独特的体验。
印度教的起源
九世纪的印度尼西亚婆罗摩雕像,来自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如今,超过十亿人信奉印度教,它起源于公元前1302年至公元前1300年之间的印度次大陆。Hindu这个词源于梵语“Sindhu”,这是古代印度-雅利安人对恒河的称呼,恒河从喜马拉雅山脉发源,流入印度北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河流的名字被赋予了居住在周边地区的居民,并演化成“Hindu”。人们相信,土著达罗毗荼人和迁徙到辛德地区的雅利安人的宗教领袖或“圣贤”通过一系列启示和古代圣经获得了“真理”。
这些经文历经代代相传,最终成为印度教最古老、最神圣的经文:吠陀经。Vedas这个词来自梵语vid,意思是“知识”。吠陀经为印度教徒提供了学习、知识和精神指引,帮助他们实现完美的人生。
来自吠陀经的页面,卡什米尔抄本第187a页,来自阿闼婆吠陀经萨姆希塔下半部分,由威廉·德怀特·惠特尼和查尔斯·罗克韦尔·兰曼于1905年汇编,来源:维基百科
印度教徒相信一个无所不包、超越一切的概念,称为“梵”,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本质源泉。根据吠陀经,所有事物都有灵魂或“atman”,对于所有生物来说,生命都是一场认识到自身atman与梵之间的联系的旅程。
最终认清梵,即获得救赎(moksha)并从地球上物质生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这被称为从Samsara (轮回)中解脱出来。根据有影响力的印度教文本薄伽梵歌,通过遵循三种“道路”来实现梵的认同:karma-marga (职责之路)、jnana-marga(知识之路)和bhakti-marga (奉献之路)。这些道路的理念是平衡一个人的业力,并在轮回到下一世时获得更好的社会和经济前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也会让人更接近moksha——精神启蒙——以及最终从地球上所经历的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的解脱。
印度教如何传入巴厘岛
婆罗浮屠,是爪哇岛现存的印度教寺庙的典范,照片由苏曼·辛哈拍摄,9世纪,来源:Flickr
人们相信印度教在公元1千年期间由来自印度次大陆的商人随行的湿婆派印度教祭司带到了印度尼西亚群岛。在夏季,许多印度商人会随着西南季风贸易风向东航行到达印度尼西亚。对于统治者Raka(当地国王)来说,这些圣贤的到来被视为来自上帝的礼物,也是与神灵建立联系的机会。
Raka相信印度教祭司会让他们在战场上引导神的能量,打败对手,最终获得繁荣。在接下来的1500年中,印度尼西亚出现了几个重要的强大印度教-佛教王国,最著名的是Kutai-Martadipura王国、Srivijaya王国和Majapahit王国。然而,印度教在群岛的黄金时代并没有持续下去。大约在15世纪,伊斯兰教在西方崛起,随之而来的是强大的军队,它们将彻底改变群岛的宗教面貌。
巴厘岛家庭庆祝金塔马尼节,摄影:苏,来源:Flickr
伊斯兰教的到来意义重大,因为正如基督教等其他一神论宗教一样,印度教的多神论信仰被压制了。这导致许多印度教徒向东逃往今天的爪哇岛海岸附近岛屿的安全地带。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巴厘岛是佛教-印度教玛雅帕希特王国的领土,是印度尼西亚最后几个主要的印度教王国之一。
随着王国覆灭和伊斯兰教的兴起,巴厘岛根深蒂固的信仰和地理上的孤立,使印度教得以生存并远离伊斯兰教的思想。巴厘岛印度教继续蓬勃发展,直到1958年才被印度尼西亚政府正式承认。
虽然荷兰殖民者有效地遏制了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间的宗教暴力,但印度教的多神论特征仍然与印度尼西亚政府的信仰相冲突,该信仰认为只有单一神论信仰才能被承认为官方宗教。然而,在1958年,现代化者认为他们的信仰确实强调对一个不可分割、统一的上帝的信仰,最终说服了印度尼西亚政府承认巴厘岛印度教。这意味着巴厘岛印度教徒的权利终于在该国宪法中得到保障,并于1958年通过了第1号联合部长级令。
巴厘岛的印度教现状
一位男子在巴厘岛乌布的一座印度教寺庙里整理祭品,摄影:马蒂亚斯·里普博士,来源:Flickr
今天,根据印度尼西亚宗教事务部的估计,印尼有650万印度教徒,其中大多数居住在巴厘岛。与印度的同源宗教一样,巴厘岛印度教教导说,通过生活经验而非正式的宗教机构来实现对梵的终极发现,它也认为所有生物都有灵魂,都是轮回的一部分。因此,巴厘岛印度教徒与他们的印度亲属分享着类似的种姓制度(即人们相信轮回到更高的种姓,就越接近认识梵的真理,最终获得救赎)。
与印度亲属一样,巴厘岛人还相信通过Pura,即日常的崇拜行为来实现开悟。Pura在家庭和寺庙中进行,包括各种仪式,其中包括供品、祈祷、音乐和舞蹈。
巴厘岛印度教的独特之处
寺庙
俯瞰母庙贝萨基,摄影:胡安·安东尼奥·塞加尔,来源:Flickr
虽然巴厘岛印度教保留了许多与印度次大陆邻国相似的信仰,但他们也保持着一些独特的差异,这些差异源于几个世纪以来巴厘岛印度教与传统巴厘岛万物有灵信仰的融合。这导致了对印度教的一种充满色彩、充满精神的观念的形成,这种观念的前提是需要在人与神、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中保持平衡与和谐。
这种理念可以从岛上2万多座寺庙的建筑设计和地理位置中看出来。例如,许多寺庙建在特定的位置,以对应神圣的kara-kelod 轴线,这反映了传统巴厘岛的信仰,即Kara,山脉是神圣的地方,而Kelod,海洋,是冥界。由于岛上最高的山峰Ganung Agung被认为是神圣的地方,因此人们可以在那里找到印度尼西亚最重要的印度教寺庙之一:贝萨基母庙。
乌伦达努布拉坦寺,巴厘岛,来源:Flickr
贝萨基母庙是九座Kahyangan Jagat寺庙(方向寺庙)之一,这些寺庙被战略性地放置在岛屿周围,以保持其精神平衡。每座寺庙都奉献给一个特定的神灵,它们面向八个方向以寻求保护,贝萨基母庙位于中心。它们被配置成预见并击退任何邪灵的攻击。
例如,风景如画的乌伦达努布拉坦寺位于巴拉坦湖畔,是为纪念巴厘岛河神Dewi Danu而建的。人们相信,通过对Dewi Danu的祈祷,巴拉坦湖的圣水将得到保护,免受邪恶势力的侵害,而巴拉坦湖为巴厘岛中部的农业提供了大量的水源。
仪式
火葬仪式,巴厘岛,摄影:威廉·乔,来源:Flickr
因为寺庙是可见世界和不可见世界相遇的关键精神中心,所以它们具有巨大的文化和仪式意义。仪式是巴厘岛印度教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它们被认为是通往救赎的bhakti-marga 道路的一部分。
这些仪式的关键部分是Pura的做法,以及确定将自己与梵联系起来的多个地方、层次和人生阶段的过程。然而,巴厘岛Pura的独特之处在于音乐、舞蹈和宗教供品这些充满色彩和活力的做法,它们与印度的同源宗教有所不同。就像寺庙被设计用来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间保持平衡与和谐一样,巴厘岛Pura力图做到这一点,但以五种明显不同的方式。这被称为Panca Yadnya,或“圣洁的供品”,由五种独特的巴厘岛习俗组成:
1. 在巴厘岛印度教中,最高的精神来源不是梵,而是Acintya,在Dewa Yadnya 的神圣仪式中,神龛和寺庙被装饰得五彩缤纷,人们会向Acintya的各种表现形式献上水果、鲜花和肉类。通过祈祷、舞蹈和崇拜,Dewa Yadnya的仪式被视为一种通过展示自己的奉献和感恩来与Acintya建立联系的方式。它发生在主要的节日,通常安排在与巴厘岛神圣年份Pawukon同步的时间。
2. Manusa Yadnya 被称为生命周期仪式,与轮回的概念密切相关。正如印度教所教导的那样,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在自己的心中留下印象,为了在生活中达到完美,必须给予精神上的“食物”,以确保心灵保持强大和健康。重要的是,这个仪式是关于精神和精神的净化,以及保持自己的纯洁。
象头神雕像,巴厘岛,摄影:Artem Baliaikin,来源:Unsplash
3. 与印度印度教徒一样,巴厘岛印度教徒也相信火葬等身后仪式。火葬仪式至关重要,因为印度教徒相信帮助死者放下物质世界,从而实现精神解脱。在巴厘岛,这种仪式有其独特的特点,被称为Pitra Yadnya。这些色彩鲜艳、规模宏大的游行队伍经常可以在岛上的各个地方看到。
4. Bhuta Yadnya 可以说是巴厘岛印度教最重要的日常仪式之一,因为它通过安抚和安抚邪灵来维持物质世界的平衡与和谐。巴厘岛印度教徒相信,根据对灵的对待方式,灵可以是神圣的,也可以是邪恶的,通过安抚邪恶的灵,它们可以被转化为神圣的保护神。
5. 最后,还有Rsi Yadnya。Rsi Yadnya对巴厘岛人很重要,因为它尊重他们的祭司和宗教领袖,并感谢他们提供的精神指导。巴厘岛人通过提供食物和金钱捐赠来确保对他们的支持。
巴厘岛印度教:结语
巴厘岛布拉坦水神庙,摄影:诺伯特·布劳恩,来源:Unsplash
虽然巴厘岛印度教与印度次大陆的同源宗教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如上所述,它在几个方面有所不同。这可以归因于来自印度次大陆的印度教思想在几个世纪里到达巴厘岛,并与当地传统、习俗和信仰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创造了一种印度教形式,它使巴厘岛成为一个真正独特的、非凡的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