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作”一词,含义深邃,历经时间变迁,其内涵已与13世纪首次出现在书面语言中时的“chef d’oeuvre”大相径庭。曾经代表着中世纪行会标准的“杰作”,如今则用来形容艺术家最优秀的作品。那么,到底什么是杰作呢?
“Chef d’Oeuvre”: “杰作”之源
彼得鲁斯·克里斯蒂斯,1449 年创作的《金匠作坊》。来源: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杰作”一词最早出现在13世纪末的法国。最初被称为“chefs d’oeuvre”,即英语中的“chief work”,这与行会和公司息息相关。想要加入行会,必须提交“chef d’oeuvre”。申请者需要制作一件杰作,以展示其技能和受教育程度。学徒们要花数年时间学习他们的职业,在大师的指导下工作生活,学习他们在该领域所需的技艺。艺术家、金匠、铁匠、纺织工、药剂师、鞋匠和木匠都需要制作“杰作”。
一旦学徒能够证明他们拥有其他人难以模仿的技能,他们就在该领域赢得了地位,并有资格被认可为大师。如果一个人足够优秀,可以加入公会,他们就有资格收徒。
在英国,杰作通常被称为“证明作品”。这些证明作品通常会展现成功所需的全部技能。例如,一位织工可以利用他们在培训期间学到的所有技术来制作一件独特的作品,从而展示他们所有的技能。这与当今艺术家在申请工作或演出时使用作品集类似。这是一种在单一领域展示技能和才华的方式。
纽伦堡金匠公会
不知名艺术家,17世纪创作的“Columbine Cup”。来源: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16和17世纪,行会对“杰作”的要求发生了变化。虽然“杰作”在此时仍然保留着其最初的意义,即作为艺术家技能和训练的巅峰之作,但被视为值得接受的标准变得更加复杂。随着文艺复兴的发展,古典价值观在欧洲越来越盛行,艺术也变得更加精英化。仅仅通过技术技能来掌握作品已经不再令人满意。艺术不仅仅需要技术技能,还需要绝对的精湛技艺。
在德国,Columbine Cup是加入纽伦堡金匠公会所需的标准杰作之一。它们以形状命名,形似耧斗花。然而,该词的拉丁语词源“columbinus”意为“鸽子”,因为花朵的形状像一群鸽子。它们有时也被称为大师杯。
纽伦堡对新成员加入行会非常严格。申请者不仅需要制作Columbine Cup,还需要制作一套金戒指和钢质印章。杰作必须完美无瑕,因为如果行会拒绝了一件杰作,艺术家并不总能再次提交作品。然而,根据行会的规定,艺术家可以继续在工作室工作,担任工匠。
乔治·瓦萨里
乔治·瓦萨里,1568年创作的《艺苑名人传》。来源: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这种要求的变化可能也受到乔治·瓦萨里等杰出艺术家和作家的影响。乔治·瓦萨里被认为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位艺术史学家。瓦萨里创作了关于意大利最优秀艺术家的书籍和传单,其明确的目标是将优秀的艺术家与平庸的艺术家区分开来,从而创造一个等级制度,永远改变了艺术史的面貌。瓦萨里的著作影响了几个世纪的艺术史,创造了艺术史上的经典。他的著作定义了哪些艺术作品值得保存、研究和资助。处于顶端的压力越来越大,该领域产生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因为顶级艺术家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少。如果没有艺术界的联系,艺术家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证明自己的价值。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来源:Google 艺术与文化
随着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价值观的兴起,以及对“杰作”标准的提高,艺术家不再仅仅能够在学徒期间向他们的师傅学习。相反,他们还需要学习古典古代,并参考古典艺术的典范来发展成为伟大艺术家的必要技能。最能体现这种影响的例子是古希腊雕像《卡农》(波利克莱托斯)。这尊古希腊雕像现已不复存在,但在庞贝城发现了一尊罗马复制品。它最初名为“持矛者”,但当艺术家们,尤其是雕塑家们开始将这尊雕像视为需要模仿的理想时,名字就被改为“卡农”。
当一件艺术作品成为经典的一部分时,它就遵循了一套明示或暗示的标准,更准确地说,它遵循了一套可以用来对其进行评判的标准。它以一种艺术史专业人士或像瓦萨里这样的先驱根据他们的价值观认为理想的方式来做到这一点。《卡农(持矛者)》代表了希腊人的美与青春的理想。抛光后的石头展示了流畅的肌肉线条,一种名为“contrapposto”的平衡而自然的姿势,以及四肢、角度和比例的和谐。
“卡农”
不知名艺术家,公元前27年至公元68年之间创作的《卡农(持矛者)》的罗马复制品。来源: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
随着时间的推移,19世纪即将结束, “杰作”一词开始有了不同的含义。在现代的非正式语境中,“杰作”可以是任何东西,只要有人宣布它为杰作。这种新的用法通常用于社交场合或网络。例如,你可能会在抖音的评论中看到这个词,当有人称赞用配音或时髦音乐制作的视频为“杰作”,因为他们喜欢这些内容。一位母亲也可以称赞孩子制作的艺术作品为“杰作”。
卢浮宫内部。来源:Unsplash
然而,在更正式的层面上,这个决定不是由社交场合或目标受众成员做出的,而是由机构及其官员做出的。博物馆员工选择哪些画作纳入他们的收藏,因此决定了哪些画作会展出给公众。同样地,博物馆选择哪些艺术作品在他们的数字收藏中以重点部分展示,告诉观众哪些艺术作品值得点击。通过这样做,机构间接地告诉公众哪些艺术家值得更多了解。
不断变化的“杰作”
彼得鲁斯·克里斯蒂斯,1446年创作的《加尔都西会修士像》。来源: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艺术市场与机构有类似的效果,尽管可以说规模要小得多。市场对知名和受人研究的艺术家给予更高的评价,而对同样有才华但知名度较低的艺术家则给予较低的评价,这仅仅是因为名声带来的经济效益,这可以追溯到瓦萨里,并通过昂贵的购买和声望机构延续至今。例如,如今的艺术市场与15世纪的艺术市场大不相同。在15世纪早期的荷兰,像彼得鲁斯·克里斯蒂斯这样的艺术家会使用古怪的技巧来向潜在的赞助人展示他们的才华。
例如,在《加尔都西会修士像》中,在艺术作品的画框上画了一只小苍蝇。它专门画在幻觉框架上,是为了展示彼得鲁斯·克里斯蒂斯创造深度和超写实绘画的能力。这只苍蝇旨在让观看者仔细观察,以确认它是否真实。这样做,如果需要仔细检查,就会自然而然地意识到它背后的才华。这是一种天才的营销策略,人们在探索新兴蓬勃发展的艺术市场时想出来的。
艺术作品墙。来源:Unsplash
如果将一件艺术作品视为“杰作”很容易受到外部力量的影响,而不是仅仅对作品质量达成共识,那么问题就变成了:杰作的身份能否失去?杰作并非总是从完成之日起就被视为杰作。这可能是由于各种原因,例如,直到合适的人找到它并引起人们对其的关注时,这幅画才受到人们的欣赏; 或者艺术家生前没有公布他的作品,而是在他去世后才被宣布为杰作。然而,杰作在被机构权力宣布为杰作之后或通过社会视觉趋势的性质,其地位是否会失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作品的影响力可能会下降。并非所有艺术作品都经历过这种相关性的下降,但有些艺术作品经历过,这意味着杰作有一天可能会失去杰作的地位。即使在今天,无数曾经被视为杰作的绘画现在很少被提及或展示。这并不意味着一件艺术作品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它仅仅因为缺乏与当代社会价值观的相关性而变得不那么被人想起罢了。从本质上讲,如果公众不再希望看到某件特定的艺术作品,那么它很可能会逐渐被人遗忘,除非这件艺术作品的某些方面仍然与现代人的兴趣相关。
列奥纳多·达·芬奇,1503年创作的《蒙娜丽莎》。来源: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摄影术发明后,“杰作”一词(在机构意义上)变得更加难以实现,尽管这种转变是微妙的。摄影在许多方面取代了绘画,许多人开始质疑绘画,尤其是作为一种职业,是否会过时。艺术家们努力通过创作专门用来展示绘画能够做到而摄影做不到的艺术作品来维护艺术作品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在早期的摄影中,只有最简单的编辑才能用来修饰照片,而绘画可以产生更多内容。
“杰作”一词在它的存在过程中一直在变化。从13世纪的法国开始,为了加入公会而提交“chef d’oeuvre”,公会最终会根据瓦萨里的影响提高他们的标准。这些标准在几个世纪里不断提高,直到今天,在大型的制度层面上,创造“杰作”仍然是一个挑战,但在同一时间,这也成为了一种与创作者分享爱意的友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