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特·罗丹的《沉思者》几乎成了深刻思考的代名词,它常被用来代表哲学,也常被讽刺地作为过度思考的象征。从《博物馆奇妙夜 2》等电影中的出现,到班克斯的戏谑版《饮者》,罗丹以沉思姿态坐着的男性雕塑不断被重新诠释和引用。但究竟是什么让《沉思者》如此非凡?雕塑的含糊性可能是其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但绝不是唯一的因素。
罗丹是如何创作出《沉思者》的?
《沉思者》是罗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他最初将其作为其宏伟计划的一部分——为巴黎一个新的装饰艺术博物馆建造一个入口。《地狱之门》的灵感来自但丁·阿利吉耶里所著的《神曲》中的《地狱篇》,罗丹于 1880 年接下了委托,但从未完成这扇门。完工后,这扇门将是一扇巨大的青铜门,高逾 19 英尺。《地狱之门》的整体构成不同于哥特艺术中的教堂门,它不是有节奏且井然有序的,而是混乱且充满激情,180 多个扭动的雕像构成入口框架。不幸的是,由于新博物馆没有建成,计划最终未能实现。
为《地狱之门》创作了许多人物研究,其中包含但丁《神曲》中的各种角色。罗丹将许多他作为大型博物馆委托研究而开始创作的人物,变成了独立的艺术作品。其中一些包括《吻》,它代表了保罗和弗兰西斯卡,两位但丁在《地狱篇》中遇到的命运多舛的恋人。《三个阴影》现在也是一件独立的作品,是一个雕塑群,也是《地狱之门》构图的一部分。这三个相同的人物原本是为了装饰大门,俯瞰着穿过大门的人。罗丹打算将《沉思者》放置在入口的中心位置,俯瞰着下方和周围的受苦灵魂。雕塑与其他人物的尺寸和宏伟的纪念性相区别。
大多数其他人物都以运动的形式出现,而《沉思者》是静止的。罗丹对创造可以从各个侧面观察的三维人物很感兴趣。《沉思者》也不例外。男性人物微微向左倾斜,以不太可能出现的姿势坐着。《沉思者》用右手肘撑着左大腿,头向前倾斜,靠在右手上,左手放在左膝盖上。
作为《地狱之门》的中心,《沉思者》似乎在思考人类灵魂的命运和生命的意义。人物内心痛苦的专注反映在他身体紧张的肌肉和专注的表情上,仿佛暗示着我们都面临的地狱存在于我们自己的内心。许多传记作家认为,罗丹的《沉思者》模特是一位法国拳击手——让·博德。雕塑已成为深刻思考的象征,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塑之一。
《沉思者》是谁?
早在罗丹无法完成《地狱之门》委托变得明朗之前,这位法国雕塑家于 1888 年将《沉思者》铸造成独立的青铜雕塑,随后又在 1904 年制作了更大的版本。他最初称这尊雕像为《诗人》,代表着诗人但丁·阿利吉耶里,他的作品激发了整个构图的灵感。人物的裸体表明,罗丹认为《沉思者》更像是一个代表诗歌和深刻思考的寓言人物,而不是对这位著名佛罗伦萨作家的历史肖像。
另一种流行的理论认为《沉思者》就是罗丹本人,将自己呈现为艺术家和创造者。就像罗丹的其他雕塑一样,《沉思者》肌肉发达,粗犷。将艺术家置于其《地狱之门》中所展现的人类苦难的中心。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罗丹可能想要表达艺术家在世界中的作用。
罗丹雕塑背后的灵感
学者们一致认为,米开朗基罗的《沉思者》——佛罗伦萨洛伦佐·美第奇墓中的中央雕塑——对罗丹产生了重大影响。与他完成的教皇朱利叶斯二世墓不同,米开朗基罗从未完成洛伦佐·美第奇墓的雕塑构图。《沉思者》代表着乌尔比诺公爵洛伦佐·美第奇,他是著名佛罗伦萨统治者洛伦佐·德·美第奇的同名孙子。米开朗基罗雕像的姿势与罗丹的《沉思者》相似,困惑的表情也相似。用一只手托住头的弯曲姿势,经常被描述为忧郁的传统姿势。这也可以在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的版画《忧郁 I》中看到。
另一个影响来自雕塑家让-巴蒂斯特·卡尔坡的《乌戈里诺和他的儿子们》。这组雕塑也受到了但丁《地狱篇》的启发。在这里,肌肉发达的男性人物以紧张而扭曲的姿势组合在一起,中央人物乌戈里诺的姿势与罗丹的著名雕像相似。
为什么《沉思者》如此出名?
许多因素共同造就了《沉思者》的受欢迎程度。首先是开创性的风格。罗丹在 19 世纪 80 年代首次展出了《沉思者》,当时盛行的雕塑风格受学院派的影响很大,这种风格是巴黎沙龙青睐的风格。大多数 19 世纪法国艺术家的雕塑都是光滑、抛光的,灵感来自古希腊或罗马神话或宗教题材。《沉思者》的尺寸突出了雕塑的粗犷表面,这是罗丹的特色,因为他更感兴趣的是展现人体的身心力量,而不是模仿古代作品创造理想的雕像。
《沉思者》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完整的、完整的雕像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想法。此外,与学院派雕塑中美观的光滑肌肉不同,《沉思者》突出的肌肉在当时是极具创新性的,甚至让罗丹的同代人感到震惊。许多评论家对这座雕塑极其反感,抱怨罗丹的人物看起来没有完成。因此,《沉思者》展示了 19 世纪雕塑向现代雕塑的过渡。
罗丹的《沉思者》还存在着一种悖论,它引人进行多种解读。男性人物的姿势是轻松而沉思的,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的肌肉是紧绷的。如果你仔细观察他的紧握的脚趾、鼓起的血管以及突出的肩膀和颈部肌肉,这一点尤其明显。人物看起来像运动员,暗示着身体的力量,而不是脑力。然而,《沉思者》完全专注于他内心思维的运转,凝视着虚空,眉头紧锁,陷入沉思。这种含糊性使雕塑具有普遍的力量。它涵盖了人类思想的全部范围;《沉思者》既是理性的,也是直觉的,既是肉体的,也是精神的。这就是为什么它仍然同时是理性思维和创造力的象征。
1906 年,巴黎市获得了《沉思者》,这座纪念性雕塑被安置在先贤祠前的公共纪念碑上。《沉思者》平淡的容颜被视为民主和创新的,肌肉发达的人物则代表着普通劳动者。1922 年,即罗丹去世五年后,《沉思者》被迁至巴黎罗丹博物馆的花园里。根据罗丹生前的愿望,《沉思者》被放置在梅东的雕塑家墓碑上。《沉思者》至今仍标志着雕塑家的墓地,作为他的纪念碑。
《沉思者》的复制品
在罗丹的一生中,他制作了多件《沉思者》的铸像。如今,有 20 多件铸像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展出,而众多后期铸像和复制品则收藏于私人手中。其中许多都是罗丹去世后制作的,当时雕塑家的名声使拥有一件《沉思者》的铸像成为许多收藏家的渴望。罗丹的《沉思者》复制品,以各种材料和尺寸,可以在许多大学和公共机构中找到。
奥古斯特·罗丹的《沉思者》差点被毁坏
1970 年,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的一枚炸弹差点炸毁《沉思者》。爆炸很可能是某个反对越南战争的激进政治组织为制造宣传而策划的。幸运的是,没有游客受伤,但爆炸将《沉思者》从基座上撞落,并损坏了雕塑的基座和脚。《沉思者》是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为数不多的罗丹生前制作的铸像之一,也是他亲自监督的 10 件铸像之一。围绕这起令人发指的破坏行为的宣传,使罗丹的《沉思者》更加出名。幸运的是,雕塑的大部分完好无损,仍然在思考着永恒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