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电影运动像 1950 年代和 1960 年代的法国新浪潮那样具有影响力,也同样令人难忘。这场电影变革为世界带来了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阿兰·雷奈和阿涅斯·瓦尔达等著名导演。这个新浪潮是什么?它对国际电影产生了什么影响?继续阅读,了解更多关于法国新浪潮的知识!
法国新浪潮:我们在电影资料馆见
让-吕克·戈达尔 1960 年的《筋疲力尽》的海报。来源:苏富比
首先,让我们快速回顾一下二战后的法国。在二战期间,法国被德国占领,很少有美国电影能够在法国上映。但当它们终于回归时,却像洪水般涌来,既有新片,也有老片。这对当时基本上处于废墟状态的法国本土电影业来说可不是什么好兆头,但对普通影迷和电影爱好者来说却是天堂。在那些痴迷于电影的观众中,有一群年轻的电影迷,大多数人二十岁左右,他们自命不凡,想成为未来的导演。当他们不在传奇的法国电影资料馆痴迷地观看老电影时,便聚集在城里各个业余电影俱乐部观看、讨论和争论这些电影。
法国电影资料馆 1948-49 年电影展览的海报。来源:法国电影资料馆
如果你能回到那个时代,并去参观位于巴黎右岸麦森大街上的这个小巧的 50 座位的电影资料馆,在一个典型的夜晚,你可能会发现最狂热的粉丝们躺在屏幕前的地板上。其中包括:在索邦大学学习民族学的瑞士人戈达尔;梦想成为药剂师的胖乎乎的乡下人克洛德·夏布罗;比他的同伴大十岁的教师兼记者埃里克·侯麦;从鲁昂搬来的雅克·里维特;以及最年轻的、真正的巴黎人特吕弗,也许也是他们中最狂热的电影迷。
临界质量
《电影手册》的前十年。来源:爱尔兰航空
这是这群人成长的岁月,他们都决心颠覆和革新当时他们所认为的沉闷、呆板、以文学为中心的法国电影,特吕弗称之为“爸爸的电影”。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初,这些冒失的年轻人开始在印刷品中发表对电影和电影人的评论,最具影响力的是在如今传奇的巴黎电影杂志《电影手册》上发表评论,该杂志由新浪潮的两位启蒙者之一安德烈·巴赞共同创办并编辑。
另一位伟大的人物,至少对于《电影手册》的核心成员来说,是法国电影资料馆的苏格拉底式的指路明灯亨利·朗格卢瓦,他在 20 世纪 30 年代就开始收藏并展出电影,这是他终生热爱的事业。虽然未来的电影导演乔治·弗朗茹也是法国电影资料馆的联合创始人,但正是朗格卢瓦被戈达尔、特吕弗等人称为“守护我们宝藏的巨龙”。如今,全世界拥有数十个重要的电影资料馆,其中包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英国电影学院,但法国电影资料馆无疑是最重要的电影资料馆。法国电影资料馆在经历了朗格卢瓦 1976 年的去世和一段充满政治斗争的历史后,于 2005 年搬迁到巴黎第 12 区的一个大型新设施中。
左右流派
亨利·朗格卢瓦于 1974 年获得奥斯卡荣誉奖(吉恩·凯利在旁)。来源:大西洋迷宫
与其他有影响力的电影运动(例如 20 年代的德国表现主义)一样,法国新浪潮也拥有多种来源和交汇点,并非仅仅起源于《电影手册》。另一群巴黎电影人被称为左岸派,他们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不是影评人,而是来自文学、摄影和艺术领域,并且通常比他们《电影手册》的同伴更加注重政治(恰如其分地,偏左)。虽然他们有时会出现在同一个圈子里,但这些电影制作人早早地在 50 年代中期开始了他们的导演处女作,而且从未回头。事实上,第一部新浪潮故事片很可能归功于比利时出生的阿涅斯·瓦尔达,她在 1955 年执导、编剧并制作了她的低成本电影《短镜头》,该片大胆地将自然的海滨环境与一个关于婚姻破裂的抽象故事相结合。
20 世纪 60 年代,阿涅斯·瓦尔达在工作。来源:VOW 电影节
瓦尔达在这部电影中的剪辑师正是阿兰·雷奈,他后来执导了诸如《广岛之恋》(1959 年)和《去年在马里恩巴德》(1961 年)等备受赞誉且极具挑战性的艺术电影。然而,当时雷奈专注于制作独特的、风格化的短纪录片,这些纪录片开始引起广泛关注,其中最特别的是伟大的《夜与雾》(1955 年),这是最早也是最诗意的关于大屠杀的法国电影之一。克里斯·马凯尔今天鲜为人知,他也是左岸先锋派的坚定支持者,与瓦尔达和雷奈并肩作战。尽管马凯尔在职业生涯中拍摄了大量古怪的、极具个人特色的纪录片旅行日记,但他最著名的电影可能是《跳跃》(1964 年),这部有远见的科幻短片成为了 1995 年特里·吉列姆的《十二猴子》的创作基础。
到 1959 年,法国电影界波澜起伏,这不仅仅是因为《电影手册》日益增长的评论影响力,或是《广岛之恋》等突破性作品的出现,该片大胆地在二战后的广岛背景下,讲述了一段法国女子与日本男子之间的爱情故事,两人都已婚,而广岛则饱受原子弹爆炸带来的可怕的物质和精神创伤。虽然在商业意图上大相径庭,但罗杰·瓦迪姆 1956 年的《上帝创造女人》凭借其美丽的年轻妻子布里吉特·巴多,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轰动,同时向全球电影界展示了法国能够在没有好莱坞帮助的情况下,制作出时髦的、本土的现代热门影片。
雅克·德米 的《萝拉》。来源:德鲁奥集团
还有两位重要的导演,路易·马勒和雅克·德米,在一定程度上也乘着新浪潮的浪潮前进。马勒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从事电影制作的学徒生涯,协助先锋水下探险家雅克·库斯托拍摄了《寂静的世界》(1957 年)等获奖纪录片。同年,他在《电梯惊魂》中首次亮相,这部大胆的新颖的关于命运之爱的故事,在巴黎街头拍摄(配乐是迈尔斯·戴维斯即兴创作的爵士乐,值得注意),帮助相对默默无闻的珍·莫罗跻身欧洲电影明星之列。
出生于南特的德米是《电影手册》的另一位狂热的电影迷,事实上,他拍摄了《萝拉》(1960 年),埃里克·侯麦称之为新浪潮最具原创性的电影。《萝拉》充满了对德米最喜欢的电影的热爱,这是新浪潮导演的典型特征,它充满怀旧地勾勒出南特一家夜总会舞者和她失散已久的美国恋人之间梦幻般的爱情故事。1964 年,德米凭借带有流行歌剧风格的歌舞片《瑟堡的雨伞》取得了巨大成功,该片不仅是第一部彩色法国歌舞片,还拥有米歇尔·莱格兰精心打造的优美配乐,以及另一位电影传奇人物的闪耀崛起,一位 19 岁的女演员凯瑟琳·德纳芙。
动荡不安的 1950 年代法国
在巴黎街头拍摄戈达尔的《筋疲力尽》。来源:印度时报
在法国新浪潮席卷全球影院之前,“新浪潮”这个词其实应用范围更广,最初出现在巴黎杂志《快报》上,指的是 20 世纪 50 年代末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法国人,他们的希望和理想,尤其是与经历过二战的一代人形成对比。很快,几乎所有在这个时期出现的电影新手都被贴上了“新浪潮”的标签,这让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感到沮丧。作为一种便捷的评论缩写,这个词具有一定的价值,但也掩盖了差异,而不是识别和欣赏这些差异。
还需要注意的是,与 20 世纪 50 年代的大多数西方国家一样,法国不仅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革,还经历了政治变革。1958 年,在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引发的军事政变企图之后,第四共和国垮台,由重新上台的、没有退役的戴高乐将军领导的第五共和国取而代之。
法国新浪潮的 DIY 电影制作
在巴黎(狭小的)卧室里拍摄《筋疲力尽》。来源:Cinemalinea
当然,电影评论家和历史学家对新浪潮过度概括了,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将《电影手册》派别的电影描述为在风格和主题方面都具有共同特征,其中大多数对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的现代电影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关键要素的总结:
- 低制作预算,通常独立融资,没有工作室的协助。这意味着演员阵容通常很小,经常使用非职业演员。
- 小型的摄制组和外景拍摄,包括室内和室外场景(例如,使用真正的巴黎公寓而不是人工搭建的布景),这通常意味着使用现有的自然光,而不是人工光源。
- 更便携、更轻便的制作设备,如奈格拉录音机和 16 毫米胶片,以及 DIY 创新(使用轮椅移动摄影机,而不是标准的移动轨道)。
- 与上述相关的是,电影声音尽可能在制作过程中录制,而不是在后期配音。
- 虽然大部分是编剧,但这些电影经常包含演员(和导演)即兴发挥的时刻或场景。
- 在拍摄和剪辑方面,刻意创造新的电影语言,尤其是自发、自由奔放的视觉风格,无论是对好莱坞剪辑连续性的蔑视,还是避免从多个角度拍摄场景以确保安全剪辑覆盖。
《四百下》的海报,1959 年。来源:IMDb
在内容方面,新浪潮电影差异很大,但它们总是与为广大观众制作的商业法国电影(和美国电影)形成对比。相反,它们会更加关注个人和直接的主题,甚至将纪录片般的拍摄手法融入虚构作品。这些电影大胆地预示了 20 世纪 60 年代西方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不回避性主题/情境。总的来说,它们的叙事风格倾向于非传统和具有挑战性,至少最初是这样,最重要的是避免了整齐划一的、公式化的好莱坞结局。
新浪潮电影人,尤其是《电影手册》的成员,通常被描述为第一代现代的“电影鉴赏家”。这并不是说之前的导演不了解或学习其他电影,而是要考虑一下这群雄心勃勃的电影制作先锋们偶然获得的优势:1)在巴黎这个伟大的文化中心,他们几乎在同一时间聚集在一起;2)法国电影资料馆作为无边无际的学习档案;3)《电影手册》等新的电影杂志,以及像巴赞这样的杰出导师;4)战后美国电影的泛滥,例如奥逊·威尔斯杰作《公民凯恩》的出现;5)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末,好莱坞以年轻、更成熟的观众为目标的电影数量减少,为新颖的电影风格开拓了突破口。
这种“电影鉴赏家”的品质导致了新浪潮电影的最后一个典型元素,尤其是戈达尔、特吕弗、雷奈和德米的电影。如果你观看戈达尔的《筋疲力尽》、雷奈的《广岛之恋》、特吕弗的《四百下》或德米的《萝拉》,你那锐利的眼睛和耳朵一定会注意到,它们充满了对其他电影的影射,通常是充满爱意的。即使有时这些致敬显得过于刻意,但这些电影已经是反思性的、现代主义的(或元)电影,比昆汀·塔伦蒂诺、韦斯·安德森和科恩兄弟等电影人流行之前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