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的标志性画面莫过于战壕。从1914年到1918年,估计有400万士兵死在了西线战场。直到战争的最后一年,协约国和同盟国在漫长的对峙战壕线之间陷入僵局。这种战争形式对当时期望通过一系列决定性战役赢得胜利的指挥官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他们被迫面对残酷的消耗战现实。
战争前夕的思考
1914年德国讽刺欧洲地图,W. Trier,1914。资料来源:维基共享资源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人们对欧洲主要冲突的作战方式的预期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欧洲将军们普遍认为将进行类似于克劳塞维茨等军事思想家在上个世纪描述的那种决定性战役。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曾发生过战壕战,它更强调通过逐渐造成伤亡和其他物质损失来削弱敌人的力量,但大多数高级军事官员都设想了一种机动战模式,其中一些决定性的战役将决定冲突的最终结果。士兵们会“在圣诞节前回家”的普遍说法表明,很少有人预见到将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征的旷日持久的战壕消耗战。
攻防平衡
1916年8月25日,索姆河上的第135旅炮兵连的8英寸榴弹炮,资料来源:国家陆军博物馆
大多数军事思想家也错误地认为攻防平衡有利于进攻。攻防平衡简单地是指军事力量更容易占领还是保卫领土。在进攻行动占优势的冲突中,机动性、突然性和侵略性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当防御处于优势时,僵局更有可能发生,因为双方都很难占领敌人的领土。当天平向防御倾斜时,军队难以在战场上取得决定性优势,而必须通过消耗战来互相削弱。
正如本·加芬克尔和艾伦·达福解释的那样,“欧洲列强未能预测到将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大部分特征的残酷消耗战,这往往归因于他们未能认识到,机枪和铁丝网等新技术已经将欧洲攻防平衡向防御方面发生了重大转变。”
政治学家斯蒂芬·范·埃弗拉也指出,“尽管由于步枪、机枪、铁丝网以及铁路的发展,防御者在进攻者面前获得了越来越大的优势,但欧洲人却越来越相信,进攻者将在战场上占据优势。”
1914:圣诞节未能回家
威廉·巴恩斯·沃伦,1914年的作品《我们的小小蔑视者》。资料来源:国家陆军博物馆
正如范·埃弗拉所称的“进攻崇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国通过发起一系列进攻行动开始了战争。德国遵循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的思想,入侵比利时和卢森堡,试图突破进入法国北部。与此同时,法国放弃了防御阵地,进攻了阿尔萨斯-洛林的德国。与此同时,奥匈帝国首先入侵塞尔维亚,但将注意力转移到入侵波兰和俄罗斯,而俄罗斯本身对德国东部和奥地利加利西亚发起了两路进攻。
法国和德国都修建了战壕和野战防御工事来阻止敌人的进攻,以便他们能够将部队转移到北方,因为他们预计那里的战斗将是决定性的。
战壕最初被构想为一种临时措施,但证明对进攻者来说很难克服。装备精良的防御者能够在受到威胁时将后备部队调到战壕线上的各个点,这使得进攻者难以突破。即使突破了战壕线,并压倒了战壕线,新的战壕线也可以相对较快地修建,而进攻者取得的任何进展都微不足道。
结果是,到1914年底,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军队都筋疲力尽。法国遭受了超过95万人的伤亡,德国约为80万人。战争的进程已经偏离了脚本,这一点现在变得越来越明显。1914年9月,德国陆军军官格哈德·塔彭在日记中写道:“越来越明显的是,我们面临的是整个战线上的野战防御工事——一种全新的战争形式。”
1915:僵局持续
1915年香槟战线上的法国机枪手。资料来源:国家陆军博物馆
盟军试图在1915年通过进一步的进攻来突破敌人的防线。西线盟军总司令约瑟夫·约弗将军与英国人一起,计划在阿图瓦和香槟地区同时发起进攻。这场对战线两个相距遥远的点的双重进攻的目的是迫使德国人过早地投入后备部队,并扩充他们的防线,为盟军的一次成功的进攻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在埃里希·冯·鲁登道夫将军的领导下,德国人制定了自己的战略。1915年3月初,鲁登道夫批准了他的下属汉斯·冯·塞克特的计划,即通过攻击阿拉斯和蒂耶普瓦尔之间25公里的战线来分割法国和英国的部队。然而,到4月下旬,俄罗斯人在喀尔巴阡山脉对奥匈帝国的阵地构成了如此大的威胁,以至于鲁登道夫被迫将本来要执行塞克特计划的第十一军调往东线,进攻被取消。
这一年以持续的僵局结束。盟军在阿图瓦和香槟地区的进攻未能取得重大进展,战线基本上保持静止。双方指挥官都认识到克服敌方防御的难度,但仍然致力于进攻行动,尽管他们增加了通常由猛烈的预备炮击进行的消耗阶段。
1916:消耗战
1916年,索姆河附近欧维利耶的戴着防毒面具的维克斯机枪小组。资料来源:国家陆军博物馆
到1916年,双方的高级军官都意识到,对敌人进行消耗是取胜的关键,但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计划却大不相同。正如罗伯特·T·福利解释的那样,法国和英国的领导人“设想通过自己的进攻来消耗德国军队”,而德国人“认为盟军的消耗是由于他们攻击强大的防御工事中的德国军队而造成的。”
随着法国军队遭受重创,英国军队以前是联盟中的次要伙伴,现在获得了更多权力来做出战略层面的决定。新任英国指挥官道格拉斯·黑格认为,必须先消耗敌人的后备力量,才能进行任何决定性战斗。黑格和约弗同意,英国将在6月下旬对弗兰德斯地区发动一次预备进攻,然后在7月在索姆河发动一次联合主力进攻。
1917年,梅宁路战役。资料来源:国家陆军博物馆
鲁登道夫也认为,通过消耗来削弱敌人至关重要,但他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他计划通过威胁法国在凡尔登的阵地,迫使法国军队攻击德国军队最强大的地方。当法国军队反攻时,鲁登道夫计划用炮火猛击他们,并将他们困在德国的进攻中。他希望法国军队的重大伤亡和士气低落会迫使法国人谈判,从而分裂联盟。
再次,双方都没有实现他们的目标。索姆河战役的伤亡惨重,但战役没有定论。英国伤亡人数约为42万人,法国约为20万人,德国约为44万人。同样,在凡尔登战役中,德国人未能夺取法国人的阵地,也没有将敌人引诱到他们的陷阱中。结果,德国人的伤亡几乎与法国人一样多,而且他们未能取得消耗优势。
1917:突破仍然难以捉摸
1917年,康布雷战役。资料来源:帝国战争博物馆
在凡尔登和索姆河战役中遭受重大伤亡后,德国人现在退缩到一个被称为兴登堡防线的新的防御阵地。这条新的德国防御线以1916年8月取代鲁登道夫的德国新任指挥官保罗·冯·兴登堡元帅的名字命名,它得到了更坚固的防御工事的加强,如混凝土掩体,而且长度更短,更容易防御。
盟军的部队试图突破这条新的德国防御线,但最终失败。最重要的冲突发生在1917年7月31日至11月10日的帕森达勒战役(第三次伊普尔战役)中,盟军伤亡人数在24万至44.8614万之间,德国伤亡人数在21.7万至40万之间。
尽管经历了另一年的僵局,但盟军部队还是能够运用各种创新,暗示未来的突破可能实现。其中最重要的例子是英国在1917年11月20日至12月7日的康布雷战役中进行的联合兵种作战。英国人部署了炮兵、飞机、步兵和坦克的组合,对德国人发动了突然袭击,并成功穿透了兴登堡防线的全部三道防线。然而,英国人没有足够的预备力量来利用这次攻击的成功,在德国人于11月下旬发动反攻后,他们被迫撤退。
尽管英国人只保住了他们在康布雷战役中取得的少量成果,但最初的攻击成功却令人鼓舞。英国人早在1916年就首次使用了坦克,但这却是他们的首次真正亮相,而且他们取得了非凡的成功。此外,康布雷战役表明,可以利用联合兵种战术来克服坚固的防御阵地,这暗示着未来可能会有突破。
1918:僵局结束
1918年,准备冲锋的德国突击队。资料来源:国家陆军博物馆
1918年,战争的节奏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机动性重返西线战场。1917年11月沙皇俄国崩溃后,大量德国军队从东线重新部署,以对抗英国和法国。
3月21日,德国人发起了“迈克尔行动”,这是一场大规模的春季攻势,目标是突破盟军的防线,夺取为英国军队提供物资的海峡港口。如果德国人成功了,英国人将被切断海上运输线,被迫撤退。英国人无力失去海上通道,因此他们加固了北部的防御工事,而南部则更加暴露无遗。
在突击队进攻战壕之前,德国人炮轰了盟军的阵地。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南部,英国人缺乏足够的预备部队,德国人在几天内取得了高达19公里(12英里)的重大进展。
到4月5日,德国人已经推进64公里(40英里)。然而,他们因激烈的战斗而精疲力尽,缺乏维持进攻的人力。
4月7日,德国人试图在伊普尔南部发动一次规模较小的进攻。他们成功地夺取了梅西尼山脊和帕森达勒突出部的很大一部分。然而,就像以前一样,德国的进攻最终失去了势头。
“百日战争”和战争的结束
1918年的英国和法国士兵。资料来源:国家陆军博物馆
德国人再次尝试了几次进攻,主要针对5月至7月间法国南部战线上的法国军队,但德国军队已经精疲力尽,士气低落。这给了盟军一个抓住主动权的机会。盟军于7月18日发起了成功的反攻,即第二次马恩河战役,击溃了德国右翼。
在随后的8月份的亚眠战役中,盟军取得了重大进展,第一天就向前推进11公里(7英里)。亨利·罗林森将军的英国第四集团军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军队的支援下,以及法国第一集团军,成功地将前一年在联合兵种战术中吸取的经验付诸实践。罗林森部署了一支强大的部队,包括2000多门火炮、450辆坦克和1900架飞机。
8月8日盟军进攻的第一天之后,德国人估计损失了3万名士兵,另有1.3万人被俘,300多门火炮被摧毁。德国将军埃里希·鲁登道夫哀叹道,这是“德国陆军的黑色的一天”,他和威廉二世皇帝得出结论,他们再也不能赢得这场战争了。
此后发生的是被称为“百日战争”,其特点是一系列成功的盟军进攻。尽管德军顽强抵抗,但最终还是被迫认输,停战协定于1918年11月11日签署。经过多年的战壕僵局和消耗战,战争终于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