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是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天才之一。通过五个重要的作品,我们将探究巴赫的天才,发现他音乐的遗产,同时揭示他艺术造诣的深度和广度。
巴赫的音乐世界:五部重要作品解析
从展现巴赫轻快一面,反映18世纪莱比锡咖啡流行(及其被视为危害)的《咖啡康塔塔》(BWV 211),到被小提琴家敬畏和恐惧的《无伴奏小提琴第二组曲》中的《恰空》(BWV 1004),这件可能源于个人悲伤的伟大作品,巴赫的音乐展现了令人惊叹的多样性。
1. 《咖啡康塔塔》,BWV 211
巴赫在莱比锡担任圣托马斯教堂的音乐总监期间,也参与了城市世俗音乐表演团体 “Collegium Musicum” 的活动。该乐团由格奥尔格·菲利普·泰勒曼于1702年创立。1729年,巴赫接任指挥。他经常在莱比锡的Zimmermannsches Kaffeehaus(齐默尔曼咖啡馆)——一个供莱比锡绅士社交的咖啡屋——与乐团一起演出。
这首创作于1732年至1735年间的康塔塔展现了巴赫的“轻快”一面,也是他杰出运用当时流行形式的另一个例子(尽管他从未创作过歌剧)。上面链接的舞台版,是一部小型喜剧歌剧,讲述了一位对女儿(莉斯琴)迷恋咖啡而感到不满的父亲施兰德里安的故事。通过巧妙的手段和公然的违抗,莉斯琴对咖啡的热爱持续着。如果巴赫创作歌剧,它将会像《咖啡康塔塔》一样动听(和好看)。
在表面之下,这首作品也蕴含着比女儿挑战父亲有关咖啡习惯的更深层次的含义。首先,作品讽刺了18世纪莱比锡咖啡馆的狂热流行——想想那些躲避妻子的丈夫,或者那些为了去咖啡馆而请假的男人。其次,施兰德里安象征着莱比锡社会中的一些人,他们认为咖啡应该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它实际上是一种应该戒掉的坏习惯。
2. 《无伴奏小提琴第二组曲》中的《恰空》,BWV1004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恰空》是独奏小提琴音乐中一座巍峨的巨峰。巴赫没有记录他创作这首组曲的原因。它可能是作为教学作品,用来教授小提琴家对位演奏的艺术。像《赋格的艺术》一样,它可能从未打算公开演出。
《恰空》是《无伴奏小提琴第二组曲》的最后一个乐章。前几个乐章都是以巴洛克时代组曲中常见的舞蹈形式创作的。虽然人们不会将《恰空》严肃的音乐与“舞蹈”联系起来,但它是一种舞蹈形式,尽管如此。
考虑到作品的长度,对于巴赫的创作来说,它非同寻常地长。尽管巴赫创作过时长超过一两小时的大型作品,但它们是由较短的乐章组成的。《恰空》根据演奏家的风格和速度,时长在12到15分钟之间。它与前面的四个乐章一样长。
总体结构很简单:它以一个持续四个小节的乐句开头,陈述了作品的主题。之后是64个乐句或“变奏”,每个乐句也持续四个小节。每个乐句都以主音和弦(d小调或D大调)开头,并回到主音(音阶的第一个和弦)。虽然这听起来可能很静止,很无聊,但巴赫以多种方式改变了简单的主题。当节奏变得更加复杂时,你会听到的和声变得更简单,反之亦然。
在第34个变奏中,情绪从沉郁转向欢快活泼的D大调。从一个简单的“变奏”开始,它逐渐增强,然后回到原始的d小调调号。最后几个“变奏”是最复杂的,直到开头的主题结束了这首作品。
巴赫并没有采用贯穿整首作品的线性进程,而是利用了许多技巧来推动音乐向前发展:有些主题成对出现,而另一些主题则在更大的群体中连接。有时,旋律的想法会跨越乐句的界限,你直观地感知的东西与四个小节的乐句结构不符。
历史学家推测,巴赫是在从一次旅行回来后得知他的第一任妻子,七个孩子的母亲玛丽亚·芭芭拉去世后创作了这首作品;也就是说,《恰空》创作于1718年至1720年之间。
巴赫从卡尔斯巴德的旅行中回到科腾。在这段时间里,玛丽亚·芭芭拉突然病倒,在他回来时已经被埋葬了。他别无选择,只能哀痛,于是据说《恰空》诞生了,作为一种哀悼的形式。这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个神话。然而,这首作品的情感力量是惊人的,正如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在给克拉拉·舒曼的一封信中写道:
“在一根线谱上,为一种小型乐器,这个人写下了整个世界最深刻的思想和最有力的感情。如果我设想我能创作或构思出这首作品,我敢肯定,过度的兴奋和惊天动地的体验会让我发疯。如果一个人身边没有最伟大的小提琴家,那么仅仅在脑海中聆听它的声音,也是最美好的享受。”
无论创作这首伟大作品的原因是什么——宗教、哀悼还是教学——你都会被感动。
3. 《勃兰登堡协奏曲》,BWV 1046-1051
人们可以将《勃兰登堡协奏曲》视为学习巴赫音乐的速成课程——每首“协奏曲”都为不同口味的听众提供了一些期待的内容。 “协奏曲”不同于标准的协奏曲:在协奏曲中,独奏者与乐团一起演奏,而在“协奏曲”中,使用不同的乐器组作为独奏者。
《勃兰登堡协奏曲》可以被看作巴赫给勃兰登堡侯爵克里斯蒂安·路德维希的“音乐简历”或“名片”。巴赫在1721年3月24日的手稿上写道:“六首由多种乐器演奏的协奏曲”。
令人遗憾的是,侯爵的宫廷没有演奏这部伟大作品所需的器乐力量。也有可能这首作品从未在柏林的勃兰登堡宫廷演奏过。这份优秀的音乐简历也没有让他获得宫廷音乐家的职位。
《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一号》,BWV 1046
与其他五首协奏曲不同,第一首协奏曲是最复杂的,有四个乐章。它是舞蹈组曲和意大利风格协奏曲元素的并置。舞蹈组曲的元素表明,它可能是从1713年的一首早期作品改编而来的。
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都是“快板”,而缓慢的第二乐章夹在中间。然而,第四乐章是法国式的:它使用了“小步舞曲”和“三重奏”形式。巴赫又一次在其中加入了变化,在两个对比鲜明的“小步舞曲”和“三重奏”之间插入了一个“波兰舞曲”(波兰舞蹈,或波兰舞)。
巴赫的另一个大胆决定是在第一首“三重奏”中效仿他的同时代人让-巴蒂斯特·吕利(1632-1687),使用吕利在他的歌剧中常用的两支双簧管和一支巴松管的标准编制。第二首“三重奏”,在“波兰舞曲”之后,以两支圆号(这首协奏曲中唯一使用圆号的乐章)和一支双簧管为特色。 “波兰舞曲”只使用弦乐器和“通奏低音”(通常是羽管键琴)。
《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号》,BWV 1047
在 F 大调的第二号勃兰登堡协奏曲中,小号、长笛、双簧管和小提琴的独特组合占据了舞台的中心。虽然这种组合在巴赫的时代并不罕见,但音乐却呈现出许多技术难度和复杂的写作。
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中小号部分的高音域,对于侯爵宫廷的演奏者来说将是极具挑战的,因为巴洛克小号是无阀的,与现代小号不同。由于乐器独特的结构,需要精湛的呼吸控制和演奏技巧才能产生纯净的音调。
由于小号只能演奏大调,所以它并没有出现在第二乐章中,这在巴洛克协奏曲中是惯例。第二乐章将主要的音乐想法交给了独奏小提琴,之后由双簧管接手,最后是长笛。
《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三号》,BWV 1048
巴赫的第三号勃兰登堡协奏曲,开启了一个独特的声音世界。它完全为弦乐团而写,包括三把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羽管键琴也提供伴奏支持。这首协奏曲的编制很独特:它缺少缓慢的中间乐章。相反,一个以小调进行的和弦进行,将音乐推向第三乐章,也是最后一乐章。
第一乐章就像是弦乐团成员之间的一场音乐对话。旋律和想法被交换,短暂的独奏出现,乐器组遵循着问答模式(一个独奏者或乐器组提出一个想法,另一个乐器组或乐器组进行回答)。第三乐章遵循与第一乐章相同的模式。
《勃兰登堡协奏曲第四号》,BWV 1049
巴赫为了向他未来的潜在雇主展示他的才华,不断寻求创新的方式,这首 G 大调的协奏曲是独奏协奏曲和“协奏曲”的混合体。在这里,独奏者是一把小提琴和两支“回声长笛”(可能是高音长笛),而弦乐和羽管键琴则演奏“齐奏”。
第一乐章中小提琴的扩展独奏部分,几乎可以看作是一首独奏协奏曲。长笛在第二乐章中占据了中心位置,由整个乐团伴奏。指挥尼古拉乌斯·哈农库特推测,这两支长笛(“回声长笛”)可能是用来在第二乐章中产生回声效果的。它们在第一乐章结束时离开座位,要么在舞台上演奏,要么从房间的另一个地方演奏。
最后一乐章展示了巴赫对对位法的精通,其中一段活泼的赋格由中提琴引入,小提琴再次占据中心位置。
《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五号》,BWV 1050
倒数第二首协奏曲采用了新兴的独奏协奏曲风格,横笛成为舞台上的主角。除了横笛,小提琴和羽管键琴也在第一乐章中作为独奏者被突出地展现出来。
这首协奏曲也被认为是键盘协奏曲的重要先声,其中键盘乐器被提升到超越伴奏的角色。在缓慢的中间乐章中,巴赫探索了横笛的表现力。在最后一乐章中,法国风格和意大利风格之间再次出现交替。优雅的法国“吉格”节奏开启了乐章,并与活泼的意大利节奏相结合。
《勃兰登堡协奏曲第六号》,BWV 1051
这套协奏曲中的最后一首,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得以窥见巴赫的世界。它与当时的其他协奏曲不同,它没有将小提琴包括在乐团中。相反,巴赫使用了更“新”的乐器,如中提琴和大提琴,并与它们的“老” counterpart——维奥尔琴 gamba 和维奥尔琴 basso 相结合。
总的来说,音调温暖,但音高略低,让人想起17世纪英国维奥尔琴合奏。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充满活力,听起来像是老乐器和新乐器之间的音乐对话。中间乐章创造了三重奏奏鸣曲的织体,两把中提琴与通奏低音(羽管键琴)一起演奏,大提琴演奏着通奏低音的低音线的一个装饰版本。
4. 《音乐献礼》,BWV 1079
《音乐献礼》献给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1712-17886),他在波茨坦宫廷与巴赫会面时向巴赫提出了一个主题。这个挑战首先是一个三声部赋格,巴赫成功地完成了它。下一个挑战是用同一个复杂的主题,创作一个六声部赋格。巴赫回复国王说,他需要花时间修改乐谱,然后再将它寄给国王。最终的作品就是《音乐献礼》(Das Musikalische Opfer)。
巴赫超越了国王的挑战,创作了两首“里切卡”,分别以与声部数量相同的线谱写成:一首三声部赋格,一首六声部赋格。此外,还有十首卡农,包括著名的“逆行卡农”(canon cancrizans)——两声部。逆行卡农使用同一个主题,但同时向前和向后演奏。
5. 《戈德堡变奏曲》,BWV 988
巴赫的《戈德堡变奏曲》是他最著名和最受欢迎的键盘作品之一,它被用在了许多电影和电视剧中(也是汉尼拔·莱克特最喜欢的作品之一)。与巴赫的许多作品不同,《戈德堡变奏曲》在他生前出版了。
在巴洛克时期,人们认为像这样的音乐可以振奋精神——这是音乐治疗师今天在其实践中运用的一个事实。这个想法被称为“gemüths-ergetzend”(令人愉悦)的音乐。
作品建立在的中心理念是简单的低音线。巴赫将一个“主打”低音线(自蒙特威尔迪(1567-1643)时代以来就为人所知)与他更现代的理念相结合,创作出一首融合了传统、创新和装饰旋律的作品。当巴赫将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时,我们得到了对传统和新意的交替。一些变奏,如第10和第22变奏,以其严格的对位赋格(巴赫擅长的另一种形式)而闻名。而另一些变奏,如第25变奏,则探索了深刻的情感深度,就像《恰空》一样。
这首作品最初是为两键盘羽管键琴创作的。当用现代钢琴演奏时,《戈德堡变奏曲》有时会呈现出一些技术挑战,因为双手需要在没有第二键盘的帮助下互相交叉。与《平均律钢琴曲集》中严格的、近乎学术的24首前奏曲和24首赋格(分为两卷)不同,《戈德堡变奏曲》为进入巴赫的音樂世界提供了一条轻松易懂的路线图,带你进入一个充满情感的世界。
结语
这五部世俗杰作展示了巴赫的多才多艺、创新、信仰(他是一位虔诚的路德教徒)和情感深度。从轻快的《咖啡康塔塔》到充满各种情感的《戈德堡变奏曲》,再到对情感进行深刻探索的《恰空》,巴赫的音乐不断激励着听众,并让他们着迷。每一部作品都是他对音乐史无与伦比的贡献的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