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拿破仑麾下众多的元帅中,让-巴蒂斯特·贝尔纳多特的仕途无疑是最为传奇的。这位法国革命战争中的年轻士兵迅速晋升,并成为拿破仑·波拿巴大家庭的一员。他在1805年之后参与了拿破仑的伟大征战,但其质疑拿破仑命令的倾向使其逐渐失宠。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却降临了——1810年,他出人意料地被选为瑞典王储。并在1813-14年期间率领联军对抗拿破仑。最终,他于1818年登基为瑞典国王卡尔十四世约翰,并统治至1844年逝世。
法兰西人的瑞典王冠
由埃米尔·马斯克雷绘制,创作于1843年的瑞典国王卡尔十四世约翰画像。来源:维基百科(瑞典国家博物馆)
1810年7月,瑞典议会于厄勒布鲁城举行会议,选举61岁的国王卡尔十三世的继承人。此前,丹麦王子查尔斯·奥古斯特突然于5月底逝世。在众多候选者中,一位47岁的法国军人——让-巴蒂斯特·儒勒·贝尔纳多特,法兰西帝国元帅,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此前一年,瑞典在与俄罗斯帝国的战争中战败,被迫将芬兰割让给俄罗斯。作为和平协议的一部分,瑞典还被迫加入拿破仑皇帝旨在抵制英国与欧洲大陆贸易的“大陆封锁”政策。1809年6月,瑞典军官发动政变推翻了国王古斯塔夫四世阿道夫,并拥立其叔叔卡尔十三世为国王,瑞典也开始转向亲法的外交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瑞典贵族中的一大派系支持由一位法国人来继承王位。贝尔纳多特不仅是拿破仑的元帅,其妻子德西蕾还是拿破仑的弟媳,这使他成为拿破仑大家庭的一员。虽然贝尔纳多特对这一提议感到高兴,但拿破仑起初却对此感到迷惑,因为贝尔纳多特当时已经失宠。但经过深思熟虑后,他看到了将贝尔纳多特拒之门外的好处,并暗中支持了他的候选资格。8月21日,厄勒布鲁议会选举贝尔纳多特为他们的王储,并赐予他“卡尔·约翰”的称号。
革命的将军
由路易-费利克斯·阿米埃尔于1834年绘制的让-巴蒂斯特·贝尔纳多特肖像,肖像中的贝尔纳多特身穿1792年第36步兵团中尉军服。来源:凡尔赛宫
让-巴蒂斯特·儒勒·贝尔纳多特出生于1763年1月,出生地为加斯科涅的波城。在加入法国皇家军队之前,他曾在法律领域接受过专业的教育。他很快就被晋升为中士,并因其修长的腿而获得了“美腿中士”的绰号。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让像贝尔纳多特这样的有才华的军官迅速升迁。1794年初,在鲁尔茨海姆与德国军队作战不到一年后,贝尔纳多特就被晋升为上校。在6月的弗勒吕斯战役中,贝尔纳多特表现出色,并被晋升为准将。在当年结束之前,他已经晋升为师长了。
1797年2月,贝尔纳多特被派往意大利增援拿破仑·波拿巴将军的意大利军团。该军团横扫了意大利北部的奥地利军队,并逼近奥地利边境。3月16日,贝尔纳多特率领法军先锋部队在塔利亚门托战役中战胜了奥地利大公查尔斯,并在次日于格拉迪斯卡切断了奥地利军队的补给线。仅仅一个月后,波拿巴便推进到维也纳以北100英里的地方,并同意了初步的和平条款。
融入家族
由罗伯特·勒菲弗尔于1807年绘制的德西蕾·克拉里肖像。来源:维基百科(瑞典德罗特宁霍姆宫)
1798年初,贝尔纳多特被派往维也纳担任大使,但他的任期却非常短暂。因为他在使馆外悬挂了法国三色旗,这激怒了维也纳的民众,他们开始攻击使馆。贝尔纳多特对此感到愤怒,拒绝接受奥地利的道歉,并回到了法国。
在那个夏天回到巴黎后,贝尔纳多特遇到了20岁的德西蕾·克拉里。德西蕾曾一度与波拿巴订婚,但后者最终选择了与约瑟芬·德·博阿尔内结婚。由于德西蕾的姐姐茱莉嫁给了拿破仑的兄弟约瑟夫,因此德西蕾一直与波拿巴家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对恋人于1798年8月结婚,这加深了贝尔纳多特与波拿巴之间的联系。当时,波拿巴正在埃及征战。
1799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和叙利亚期间,法国军队在欧洲战场上遭受了一系列挫折,败给了德国和意大利的奥地利和俄罗斯军队。1799年7月,贝尔纳多特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五人执行委员会——督政府的战争部长。然而,贝尔纳多特只担任了几个月就被督政府解职,因为他们担心他可能会利用在军队中的声望发动政变。
1799年11月,督政府在“雾月政变”中被推翻,领导这场政变的不是贝尔纳多特,而是从埃及秘密返回法国的波拿巴。贝尔纳多特在政变中保持中立,拒绝支持拿破仑。
帝国元帅
由雅克-路易·大卫于1810年绘制的《授予鹰旗》的画作。来源:凡尔赛宫
拿破仑以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的身份掌握了权力之后,命令贝尔纳多特率军镇压法国西部旺代地区的保皇党叛乱。这并非一项光荣的任命,拿破仑很快发现贝尔纳多特的部下正在密谋反对他。如果不是克拉里姐妹的干预,波拿巴可能已经处决了贝尔纳多特。
1802年,波拿巴向贝尔纳多特提供了法国路易斯安那州州长兼驻美国大使的双重职位。然而,就在贝尔纳多特于4月准备前往赴任时,他得知拿破仑已将路易斯安那州出售给了美国。这使得贝尔纳多特仅仅成为了一名大使,这促使他辞去了这一职位。
拿破仑对贝尔纳多特挑三拣四的任命行为感到愤怒,尽管拿破仑本人在年轻时也曾有过类似的行为。然而,当拿破仑于1804年5月设立帝国元帅的职位时,贝尔纳多特成为了被擢升为这一新官衔的将军之一。
当拿破仑于1805年发动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对奥地利发起进攻时,元帅贝尔纳多特指挥法军左翼的第一军团,参与了包围奥地利将军卡尔·马克的军队于乌尔姆的行动。在12月2日的奥斯特里茨战役中,贝尔纳多特则在法军中军作战,协助占领了普拉岑高地,尽管他在这场战役中的功绩不如他的同僚大维和苏尔特那么耀眼。
模糊的立场
由提托·马尔佐奇·德·贝鲁奇根据皮埃尔·戈索罗的画作于1852-59年绘制的路易-尼古拉·大维将军(1770-1823)肖像。来源:凡尔赛宫
1805年,贝尔纳多特在前往乌尔姆的途中,选择了一条穿过安斯巴赫的捷径。安斯巴赫当时属于普鲁士王国。这一行为违反了普鲁士的中立国地位,招致了普鲁士的强烈外交抗议。直到1806年夏天,普鲁士人才因对拿破仑的德国政策感到担忧,最终决定与法国开战。
普鲁士人自信地开始了这场战役,但在10月10日,元帅让·拉纳在萨尔费尔德战役中粉碎了路易·费迪南德亲王的部队,并杀害了这位深受爱戴的指挥官,这使得普鲁士军队士气大跌。普鲁士指挥部陷入混乱,拿破仑也难以理解两支普鲁士野战军队的行动。
到10月13日,拿破仑认为普鲁士主力军打算在耶拿大学城集结。因此,他命令各军团司令向耶拿方向集结,以包围敌军。
10月14日,拿破仑率领主力军队在耶拿战役中击败了普鲁士军队。在耶拿以北约10英里的地方,元帅大维的第三军团遭遇了一支规模庞大的普鲁士军队,这支军队正是由不伦瑞克公爵率领的普鲁士主力军,兵力高达65,000人。大维寡不敌众,向贝尔纳多特求援,贝尔纳多特的第一个军团距离大维最近。然而,贝尔纳多特拒绝前往支援大维,而是继续执行拿破仑最初的命令,向耶拿方向行军。大维怒火中烧,最终独自击溃了不伦瑞克的军队。当贝尔纳多特抵达耶拿时,战役已经结束。
违抗命令
由约瑟夫·朱伊根据弗朗索瓦-约瑟夫·金森的画作于1852年绘制的让-巴蒂斯特-儒勒·贝尔纳多特作为法国元帅的肖像。来源:凡尔赛宫
贝尔纳多特在10月14日的行为遭到了拿破仑的严厉批评,他险些被军事法庭审判。为了弥补过失,贝尔纳多特率领他的新鲜军团迅速追击普鲁士军队,并在10月17日于哈雷击败了普鲁士的一支强大的预备部队。然后,他追击普鲁士将军格哈德·冯·布吕歇尔,逼迫其在丹麦边境投降。贝尔纳多特宽容地对待被卷入这场战斗的瑞典军队,这也成为他后来被选为瑞典王储的一个因素。
1806-07年的冬天,贝尔纳多特参与了对本尼森将军率领的俄军的零星战斗,但却缺席了埃劳战役和弗里德兰战役。在担任北欧城市总督一段时间后,当奥地利于1809年再次宣战时,贝尔纳多特被授予了萨克森军队的指挥权,该军队被指定为拿破仑“大军”中的第九军团。
在7月5-6日的瓦格拉姆战役中,贝尔纳多特的萨克森军队占据了法军中军。在第一天晚上进行的一场代价高昂的正面进攻严重挫伤了士气。第二天,贝尔纳多特的军队身穿白色制服,与奥地利士兵的制服十分相似,遭到了友军的误击。贝尔纳多特命令部下从阿德尔克拉克村撤退,这在法军防线上造成了一个危险的缺口,拿破仑拼命想要填补这个缺口。拿破仑当着所有人的面解除了贝尔纳多特的指挥权,并在没有他的情况下赢得了这场战役。
王储卡尔·约翰
由弗朗索瓦·热拉尔于1811年绘制的卡尔十四世约翰作为瑞典王储的肖像。来源:维基百科(瑞典国家博物馆)
贝尔纳多特在瓦格拉姆战役中的行为让他失宠于拿破仑,尽管他在安特卫普军队中表现出色,成功防御了在荷兰瓦尔赫伦登陆的不幸英国入侵部队。
1810年9月,贝尔纳多特准备前往斯德哥尔摩时,拿破仑正式免除了他作为元帅的义务,但建议他奉行亲法政策。当贝尔纳多特回答说他打算优先考虑瑞典的利益时,拿破仑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贝尔纳多特不愿成为法国的傀儡,但为时已晚,他无法收回自己的同意。
卡尔·约翰抵达瑞典后不久,就开始掌控政府。他意识到他的“祖国”仍然为失去芬兰而感到惋惜。虽然从俄罗斯手中夺回芬兰的机会渺茫,但他将目光投向了丹麦王室统治下的挪威。
卡尔·约翰还意识到,切断瑞典与英国的贸易将对瑞典经济造成灾难性的打击,因此他继续与英国进行贸易。当拿破仑于1811年派元帅大维占领瑞典在德国北部的波美拉尼亚时,瑞典的外交政策开始转向俄罗斯。
虽然拿破仑仍然希望贝尔纳多特支持他于1812年对俄罗斯的入侵,但王储却与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会面,并签署了一项防御条约。同时,亚历山大同意提供俄罗斯军队,支持瑞典未来的挪威入侵行动。这使得亚历山大能够将部署在芬兰的军团解放出来,攻击拿破仑的北翼。
联军指挥官
由弗雷德里克·韦斯廷创作,创作时间介于1818年和1844年之间的《王储卡尔·约翰进入莱比锡》的画作。来源:维基百科(瑞典斯科克洛斯特城堡)
拿破仑在俄罗斯战败后,俄国和普鲁士军队于1813年初联手解放了德国北部。当拿破仑于5月重返战场,并在吕岑和包岑战役中击败了联军时,惊慌失措的沙皇亚历山大向瑞典王储求援。虽然卡尔·约翰更愿意进攻丹麦和挪威,但他还是同意为联军提供30,000人,这些军队的资金由英国提供。
在夏季初期的停战协议之后,奥地利加入了反法同盟。在盟军战略讨论中,卡尔·约翰分享了他对拿破仑优势和劣势的见解,并为“特拉赫嫩贝格计划”的制定做出了贡献,该计划建议联军避免与拿破仑直接交战,而试图将拿破仑的元帅们引诱上战场。卡尔·约翰被授予了北路军队的指挥权,这支军队兵力高达90,000人,主要由俄罗斯和普鲁士军队组成,也包含了瑞典军队。
虽然联军在8月下旬的德累斯顿战役中被拿破仑击败,但卡尔·约翰的北路军在8月23日的格罗斯贝伦战役中击败了元帅乌迪诺,并在9月6日的登尼维茨战役中击败了元帅奈伊,从而控制了德国北部。卡尔·约翰不愿向南推进,他不得不被他的盟友兼前对手——元帅布吕歇尔说服,才加入了10月的莱比锡战役。卡尔·约翰于10月18日抵达莱比锡,这是战役的第三天。他的到来鼓励了一支萨克森军队叛逃至联军。
瑞典与挪威国王
由雅各布·芒奇于1822年绘制的《挪威国王卡尔三世约翰加冕》的画作。来源:挪威议会
拿破仑在莱比锡战役中战败后,卡尔·约翰率领瑞典军队向北进军,与丹麦人作战。丹麦同意以波美拉尼亚交换挪威。1814年2月,他率领军队进入法国,但没有赶上3月底巴黎向联军投降。
当卡尔·约翰于5月返回瑞典时,挪威议会宣布独立,拒绝成为瑞典的一部分。作为回应,王储率领军队击败了挪威人,但准许挪威在瑞典国王的统治下自治。
1818年,卡尔十三世去世后,贝尔纳多特成为了瑞典国王卡尔十四世约翰,以及挪威国王卡尔三世约翰。作为一位君主立宪制的国王,他在政治事务中没有发挥主导作用,但仍然很受民众欢迎,并且瑞典经济在位期间蓬勃发展。作为国王,卡尔·约翰保持了瑞典的和平,并在1834年,为了应对英国和俄罗斯在近东地区的紧张局势,他先发制人地宣布了瑞典的中立,标志着瑞典中立政策的开始。
瑞典国王卡尔十四世约翰于1844年3月逝世,享年81岁,他去世前一年刚刚庆祝了他的银禧纪念。他的儿子奥斯卡继位。贝尔纳多特家族统治挪威直到1905年独立,并至今仍在瑞典王位上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