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亚·列宾,这个名字对艺术爱好者来说如雷贯耳,这位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其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洞察和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位传奇人物背后的故事,探寻他鲜为人知的六个秘密。
1. 乌克兰血统
列宾的自画像,创作于1894年,现收藏于莫斯科俄罗斯印象派博物馆。
列宾出生于俄罗斯帝国,如今的乌克兰领土。他的父亲曾是士兵,后来成为马贩子;而母亲出身军人世家,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女性,在家中开办了一所小型学校,教授当地孩子和成人识字、阅读和算术。列宾对艺术的痴迷始于表哥送他的水彩颜料盒。据他回忆,母亲不得不把他硬拉到餐厅吃饭,才让他从绘画的“魔爪”中暂时抽离。然而,不久后他病倒,几乎丧命。在病痛折磨中,他只问了一个问题:如果上帝允许他在天堂作画吗?
万幸的是,列宾很快康复了。年仅11岁,他就开始学习地形学和圣像画。他展现出的绘画天赋很快获得了认可,16岁时,列宾便加入了一支流动圣像画师队伍。此后不久,他便前往圣彼得堡,正式学习艺术,并在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圈子里崭露头角。
列宾作品《霍帕克》,创作于1927年,现存于ArtHive网站。
在之后的几年里,列宾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并在巴黎度过了三年,学习法国印象派大师的绘画技巧。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度过了几十年后,他最终定居芬兰,度过了余生。尽管周游列国,颠沛流离,他始终与乌克兰家乡的文化息息相关,并教导自己的孩子学习乌克兰民歌和民间故事。
列宾在他的漫长艺术生涯中,多次以乌克兰哥萨克为主题,描绘他们的精神、文化和历史传说。这些作品展现出强烈的色彩和动感,将哥萨克的英雄气概和生活场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画卷中。
2. 备受爱戴的艺术导师
列宾作品《萨德科》,创作于1876年,现存于Google Arts & Culture平台。
列宾的艺术天赋毋庸置疑,他的历史画和肖像画产量惊人,很快便享誉画坛。他勤奋刻苦,绘画时一丝不苟,作品中常常出现数十个人物,展现了不同阶层和身份的人物,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多样性和不平等。
19世纪90年代中期,列宾回到母校——圣彼得堡帝国艺术学院,开始教授绘画。无数艺术家在他的工作室学习,并最终成长为与他一样名噪一时的画家。瓦伦丁·谢罗夫、鲍里斯·库斯托季耶夫和齐娜伊达·谢列布里亚科娃都是列宾的学生。与许多其他艺术老师不同,列宾鼓励女艺术家积极创作,不要因为结婚而放弃艺术。他的工作室里,女性学生的身影随处可见,她们不断地练习静物和人体写生。他同时也是艺术创新的坚定支持者,在保守的学院管理层面前,他总是坚定地站在自己的学生一方,支持他们大胆的艺术探索。
3. 充满时代感的爱情
列宾作品《新圣女修道院中的索菲娅大公夫人目睹其侍女和军队的酷刑和处决》,创作于1879年,现存于俄罗斯博物馆基金会馆藏目录。
列宾一生都以古怪著称,经常被朋友和熟人悄悄取笑。受第二任妻子娜塔莉娅·诺德曼的影响,列宾开始吃素。诺德曼是一位女权主义者和素食主义者活动家,她出版了一本素食食谱,包括用胡萝卜做的兔肉炖菜、蔓越莓牛排和甜菜根咖啡。她认为素食不仅有益于健康和道德,还能造福世界,解决全球饥饿问题。她拒绝穿皮草,用松针填充冬衣。列宾积极支持妻子的理念,并试图说服他那些困惑的朋友。
列宾的访客经常抱怨这个家庭的习惯。有些人偷偷藏着肉制品,背地里偷偷吃。另一个让那些没有准备的客人感到震惊的是,这个家庭没有仆人。取而代之的是,墙壁上贴满了娜塔莉娅手写的标语,上面写着“自己动手”和“奴役是可耻的”。据当时的人们说,列宾完全被妻子迷住了,尽管许多人认为她太怪异了。
4. 追求完美的极致
列宾作品《作家弗谢沃洛德·加尔申像》,创作于1884年,现存于ArtHive网站。
列宾有一个令人讨厌的习惯,那就是他会不停地修改自己的作品,即使这些作品已经卖出去了。他从不满足于自己的作品,总想改变配色方案、动作姿态和表情神态。对现存作品的分析表明,他许多作品都留有后期修改的痕迹,有时甚至会进行彻底的改造,例如将背景色从红褐色改成蓝色。然而,并不是每一次修改都成功。列宾的同代人有时会抱怨,这位艺术家因为过度追求完美而毁了一些作品。
列宾的完美主义给著名艺术收藏家、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创始人帕维尔·特列季亚科夫带来了不少困扰。除了职业关系(特列季亚科夫从列宾手中购买了数十幅画作),两人还维持着长期的友谊。每当列宾参观画廊时,他总是试图修改一些细节,并经常被特列季亚科夫阻止。有一次,列宾趁特列季亚科夫不在偷偷潜入博物馆,重新修改了几幅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他们没有料到他》和《伊凡雷帝杀子》。特列季亚科夫对此十分愤怒,正式禁止列宾进入画廊,甚至亲自动手修改了一些作品。
5. 对革命事业的复杂情感
列宾作品《拒绝忏悔》,创作于1885年,现存于ArtHive网站。
尽管深受当局喜爱,但列宾对沙皇政权的暴力和压迫持批评态度。在19世纪70年代末,他开始创作所谓的“革命系列”,聚焦于俄罗斯革命者的命运,尤其是“人民意志”社会主义组织的成员。这个组织通过暗杀政府官员,包括1881年遇刺身亡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企图推翻沙皇政权。列宾的画作将革命者描绘成意志坚定、才智过人的人,他们为了更美好的未来,甘愿忍受折磨,献出生命。
然而,1917年革命后,列宾彻底失望,甚至感到厌恶。他留在新独立的芬兰,拒绝回到圣彼得堡。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对新生的苏联国家感到恐惧,认为那里不再有艺术博物馆,只有‘革命博物馆’,里面充满了革命英雄的遗骨、残缺的肢体和沾满鲜血的破布。”他革命后的作品同样充满了悲观情绪。其中一幅作品描绘了一名红军士兵从一个饥饿的孩子手中抢走一块面包。
6. 画作背后的神秘
列宾作品《伊凡雷帝杀子》,创作于1885年,现存于维基百科。
列宾的作品在艺术史界臭名昭著,因为与他的画作,特别是那幅著名的《伊凡雷帝杀子》有关的悲剧事件和事故太多了。这幅画完成不久,列宾的右臂就瘫痪了,无法再作画。他随后学会了用左手作画,用脖子夹住调色板。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许多报道都提到了这幅画对精神不稳定游客的可怕影响。
1913年,一位年轻的圣像画师用刀猛砍这幅画,彻底毁掉了人物的脸。负责这幅画安全工作的馆长不久后便自杀身亡,列宾不得不重新绘制损坏的部分。一个世纪后,这幅画再次遭到袭击,这次是用一根金属杆,打碎了保护玻璃。
在列宾创作的画作背后,还发生了一系列神秘的死亡事件。许多模特,即使是年轻健康的人,在与他合作后几周内就去世了。俄罗斯帝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总理彼得·斯托雷平在列宾完成他的肖像后不久便在基辅被暗杀身亡。作曲家莫德斯特·穆索尔斯基在画作完成几天后便去世了。但穆索尔斯基的死亡并非意外,因为列宾在医院探望他时,他正在从严重的酒精中毒中恢复。
伊利亚·列宾,这位大师级人物,用他睿智的目光记录了时代的变迁,用他精湛的技艺创造了永恒的经典,他的人生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也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值得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