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壁画运动的兴起,与一场旨在推翻不平等与残酷独裁统治的革命息息相关。墨西哥独裁者波费里奥·迪亚斯的垮台,催生了一个渴望通过政府改革来实现社会、文化和经济进步的社会。其中,一项旨在降低墨西哥低识字率、普及国民历史教育的扫盲运动,成为了改革的核心内容。然而,在普遍低识字率的背景下,没有比由墨西哥艺术家创作的巨幅壁画更能教育民众了解国家历史的方式。
墨西哥艺术家迭戈·里维拉:伟大的壁画家
迭戈·里维拉(1886-1957),约1930年,正在墨西哥城心脏研究所大厅完成壁画。图片来源:Thoughtco
迭戈·里维拉、大卫·阿尔法罗·西凯罗斯和何塞·克莱门特·奥罗斯科,这三位墨西哥艺术家,被新任教育部长何塞·巴斯孔塞洛斯选中,负责以绘画的形式展现这个充满韧性的民族的历史和未来。尽管他们都被委以创作壁画的任务,但他们在以富含社会政治意味的作品对时代进行阐释时,却展现出迥然不同的风格和创作方式。他们的作品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出现在公共领域。
迭戈·里维拉或许是这三位墨西哥艺术家中最受欢迎的一位,他经常被视为壁画运动的领军人物。他与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卡罗之间充满激情又充满争议的关系也令世人津津乐道。里维拉在10岁时就开始学习艺术,当时他获得了政府奖学金资助,得以继续学业。他在艺术方面的教育最终将他带到了欧洲,在那里,他结识了像巴勃罗·毕加索这样的艺术巨匠,以及安德烈·布勒东这样的备受尊崇的作家。布勒东在1924年的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承认里维拉是该运动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迭戈·里维拉的《墨西哥历史》壁画,1929-1930年。图片来源:Goodnewsnetwork
里维拉在欧洲的奖学金经历反映在他的壁画中,这些壁画效仿了欧洲现代主义,拒绝对墨西哥人民进行精确的描绘,而是选择用富有表现力、大胆、色彩鲜艳的人物来填补他的社会现实主义作品的空白。然而,里维拉也从祖国动荡的事件中汲取灵感,他的壁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墨西哥革命的颠覆性政治价值观,选择描绘关于工人阶级苦难和墨西哥土著人民坚韧不拔的斗争故事。
里维拉最著名和最受欢迎的壁画之一装饰在墨西哥城国家宫殿的墙壁上。他于1929年开始进行这项由政府委托的项目,距巴斯孔塞洛斯被任命为教育部长8年,距墨西哥革命爆发9年。这幅名为《墨西哥历史》的宏伟壁画,沿着宫殿楼梯的墙壁分为三个部分,是对这个民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展现出的韧性的颂歌。
《墨西哥历史》壁画的北墙。图片来源:Smart History
在这部分壁画中,里维拉通过描绘墨西哥人来纪念阿兹特克文明。这些土著人民在西班牙入侵之前就生活和繁荣于墨西哥中部。一轮巨大的金色太阳从墙顶探出,照耀着墨西哥人,他们从事着织布、绘画、宗教舞蹈等活动。
《墨西哥历史》壁画的西墙。图片来源:Wikiart
西墙描绘了这个国家所经历的挑战和苦难的简要历史,包括对抗压迫力量,比如波费里奥·迪亚斯这样的独裁者以及法国的入侵。值得注意的是,这幅壁画展示了土著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和宗教同化的斗争,展示了墨西哥人与著名侵略者埃尔南·科尔特斯作战,并抵抗宗教强制改宗和剥削。埃米利亚诺·萨帕塔和潘乔·维拉等革命领袖也被纳入其中,他们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农民领导的力量,这些力量最终带领国家摆脱了迪亚斯的长期独裁统治,并在重建的国家中实施了劳工权利和教育改革。
《墨西哥历史》壁画的南墙,由阿娜·贝塞拉拍摄。图片来源:HistoricalMX
里维拉壁画的核心是其对墨西哥历史的马克思主义解读。里维拉是墨西哥共产党的一名自豪成员。1927年,他甚至在接到邀请参加十月革命十周年庆典后,前往莫斯科。正是这场革命导致了苏联政权的成立。南墙展示了里维拉对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墨西哥的希望:卡尔·马克思手持《共产党宣言》,工人们升起苏联国旗,而他的妻子弗里达则向孩子们传授社会主义思想。
大卫·阿尔法罗·西凯罗斯:激进的灵魂
迭戈·里维拉与大卫·阿尔法罗·西凯罗斯和何塞·克莱门特·奥罗斯科,由马约兄弟摄于1947年。图片来源:Google Arts and Culture
大卫·阿尔法罗·西凯罗斯是一位直言不讳的艺术家,他的成长经历根植于激进主义。从很小的时候起,西凯罗斯的叛逆性格就显露无疑,他积极参与了国家美术学院的学生抗议活动。他的激进精神延续到成年后,他加入了宪法军,与联邦军作战,争取更民主的宪法。
西凯罗斯从小就熟悉劳动阶级的苦难,他在军队中的旅行让他目睹了农村贫困的惨淡现实。后来,在革命结束后,他前往欧洲,在巴黎,他第一次遇到了迭戈·里维拉,并接触了像保罗·塞尚这样的艺术家的立体主义影响。
西凯罗斯比里维拉更坚定地投身共产主义,他也是墨西哥共产党的一名成员。他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在他的艺术和政治中都得到了体现,这两种生活中的强大力量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塑造了他的壁画。1934年,墨西哥城的贝拉艺术宫落成,这座建筑在墨西哥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并受到广泛赞誉。它拥有雄伟的新古典主义外观和装饰华丽的装饰艺术风格的内部。在落成十年后,西凯罗斯受邀在宫殿内创作壁画,这是政府为推广艺术、教育民众而进行的持续性项目的一部分。
《新民主主义》,作者:史蒂文·祖克,1944年。图片来源:Flickr
《新民主主义》(1944年)是位于宫殿二楼画廊的三联画中的中心壁画。这幅巨大的寓意作品,在其所传达的信息上同样具有震撼力,它代表着战胜法西斯主义的胜利,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胜法西斯军队的一次致敬。这幅壁画描绘了一位裸露上身的女性从工业化的景观中走出,她伸出双臂,穿过画面,从专制统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她戴着一顶弗里吉亚帽,象征着自由,一只手拿着燃烧的火炬,另一只手拿着白色花朵。她痛苦的表情和身体的奋力挣扎暗示了胜利的沉重,艺术家认为这场胜利并不完整,因为镣铐仍然束缚着她的手腕,对法西斯主义的斗争仍在继续。
西凯罗斯对技术创新和未来主义的兴趣在他的壁画中得到了体现。他充满动感的构图遵循着社会现实主义的方法,但他快速干燥的技法和工业颜料将其与里维拉和奥罗斯科区分开来。然而,与他们一样,他坚信艺术是一种社会工具,他推动了艺术可以作为一种教育工具来赋予人民力量的理念。
墨西哥艺术家何塞·克莱门特·奥罗斯科:拥抱黑暗
《战壕》,作者:何塞·克莱门特·奥罗斯科,1926年。图片来源:Mexicanmuralism
奥罗斯科是一位复杂多面的画家,他那令人回味的壁画反映了他经历战争和贫困的经历。奥罗斯科出生于墨西哥一个小城镇萨波特兰·埃尔·格兰德的一个贫困的工人阶级家庭,后来于1890年搬到墨西哥城。正是从那时起,奥罗斯科对艺术的兴趣开始萌芽。他回忆起在去学校的路上,在一家公共露天商店的橱窗里,经常看到墨西哥版画家何塞·瓜达卢佩·波萨达的政治版画。他认为与波萨达的相遇对他决定追求艺术道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奥罗斯科后来成为宪法军的插画家,通过与宪法军的合作,他目睹了令人不寒而栗的流血事件,这些事件影响了他后来通过艺术来诠释革命的方式。
《战壕》(1926年)是奥罗斯科于1926年在国立预备学校创作的一系列壁画的一部分,这些壁画以黑暗的风格描绘了性、宗教和民族暴力。这幅壁画是在巴斯孔塞洛斯因反对普鲁塔尔科·埃利亚斯·卡列斯总统当选而辞去教育部长职务后创作的。卡列斯认为教会应该与世俗机构分离,这让他成为这个国家一个两极分化的政治人物。卡列斯的改革不仅改变了制度,也改变了壁画家在壁画中使用的技法和意象,他们开始选择更加现代的风格和创作方法。
男人们在阅读《弯刀》,作者:蒂娜·莫多蒂,1927年。图片来源: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这一点在壁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奥罗斯科以现代戏剧化的方式诠释了革命所带来的暴力。他阴郁的戏剧性场景和夸张的人物造型展现出表现主义的影响,三个士兵毫无保留地跌落,走向失败。然而,人物的构成让人联想到受难,保留了墨西哥社会熟悉的传统天主教意象。
奥罗斯科是三人中最悲观的一位,他的壁画灌输了人性苦难和战争黑暗现实的主题。在奥罗斯科的作品中,革命不是一场由人民赢得的辉煌的战斗,而是一片混乱和失去的战场,这场战争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壁画场景中。他所目睹的暴力,以及革命对工人阶级人民造成的挑战,彻底改变了他和他的艺术。
《三大巨匠》创作的众多壁画至今仍保留在墨西哥各地的公共建筑中,这反映了艺术家们认为艺术应该是民主的表达形式的理念。1924年,一群艺术家组成了一个名为“技术工人、画家和雕塑家联盟”的工会。同年6月,他们发表了一份宣言,发表在名为《弯刀》的流行杂志上,这份宣言由里维拉、阿尔法罗和奥罗斯科签署。其中有一句话特别引人注目:“艺术和政治是不可分割的,就像士兵、农民和工人一样——它们是革命力量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