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年6月24日,拿破仑·波拿巴发动了他职业生涯中最大胆的战役。他率领着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军队,做出了入侵俄国的命运之决定。这支拥有60多万士兵的军队,似乎让这位法国皇帝对失败的可能性毫无概念。
法军士气高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俄军却拒绝与法军正面交锋。俄军不断向内陆撤退,避免进行大型会战,而是集中精力通过各种手段削弱敌军。
然而,战争终归无法永远回避。在博罗季诺,俄军给了法军他们梦寐以求的机会,一场血腥的战斗在所难免。
入侵俄国
乔治·道夫为巴格拉雄将军创作的肖像画。来源:维基百科
入侵俄国对于当时的欧洲来说是一个极其大胆的计划。拿破仑的“大军”是欧洲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军队,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能够轻易迫使沙皇俄国屈服。
法军希望在机动战中战胜俄军,但他们却无法迫使俄军进行决战。俄军充分了解自身的弱点,缓慢地将军队撤往内陆,并采取焦土政策。拿破仑被迫深入敌军腹地追击,后勤补给线也面临着巨大压力。法军开始受到粮食短缺的困扰,他们迫切需要一场胜利来避免一场灾难。
然而,俄军也不可能一直退却。军队的士气和民心至关重要。俄军需要向人民证明,他们愿意进行决战。米哈伊尔·巴克莱·德·托利和彼得·巴格拉雄亲王率领的军队在斯摩棱斯克会师。
让-夏尔·朗格洛瓦绘制的1812年斯摩棱斯克战役。来源:维基百科
从8月16日至18日,俄军在斯摩棱斯克与法军激战。法军最终取得了胜利,但伤亡惨重,并没有获得战略上的控制权。对于俄军来说,持续的撤退和缺乏胜利对士气造成了沉重打击,特别是在法军焚毁了斯摩棱斯克,只剩下了一片焦土之后。
俄军的撤退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拿破仑试图包围俄军,但证明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斯摩棱斯克战役结束后,巴克莱·德·托利在瓦卢蒂诺留下了一支殿后部队,阻碍法军前进。法军最终赢得了这场战斗,但战斗导致俄军主力得以逃脱,而法军遭受了他们难以承受的伤亡。拿破仑勃然大怒。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意识到,焦土政策在削弱法军力量方面非常有效,但军队还需要向俄罗斯人民展示一场胜利。
虽然巴克莱·德·托利在制定入侵计划和造成法军巨大伤亡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他由于焦土政策而遭到俄罗斯人民的厌恶。他被解除了最高指挥权,由米哈伊尔·库图佐夫接任。库图佐夫决心进行一场大型战役。
准备
米哈伊尔·库图佐夫肖像画,作者不详。来源:维基百科
库图佐夫在距离莫斯科75英里的博罗季诺村附近设立了防御阵地。他意识到自己的左翼暴露,便将防御线后撤,但在谢瓦尔迪诺村留下守军,并在那里修建了一个要塞。在谢瓦尔迪诺的军队可以减缓法军的进攻,并将法军攻击路线传达给后方的库图佐夫,以便他调整兵力。尽管做好了准备,但俄军的左翼仍然处于危险之中。
9月5日,法军对要塞发动了猛烈进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两万名俄军守军试图保卫他们的阵地,而进攻的3.6万名法军则抓住了一个早期的机会,威胁俄军的左翼。
经过一场残酷的战斗,谢瓦尔迪诺要塞被攻陷。法军伤亡4000人,俄军伤亡6000人。
9月7日早晨:血腥的一天
博罗季诺战役开始时的部署。来源:战争历史网络
俄军的左翼暴露后,法军看到了机会,加紧了进攻。尽管占领了制高点,但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认为,这个制高点微不足道,对驻守在那里的俄军几乎没有优势。
拿破仑麾下拥有13万士兵,准备攻击俄军防守的12万士兵。
1812年9月7日黎明,博罗季诺战役打响。102门法军大炮的齐射拉开了战斗的序幕,随后,欧仁·德·博阿尔内亲王率领部队对博罗季诺村发动了攻击。俄军损失惨重,被迫后退。
博阿尔内继续穿过村庄,向戈尔基高地上的大要塞进攻,但被俄军顽强的抵抗击退。
与此同时,俄军中左翼开始承受由元帅达乌特率领的2.2万名法军的压力。双方展开了残酷的肉搏战,伤亡惨重。俄军被迫后退,但在成功反击后重新夺回了阵地。这里建造的防御性“箭头”对俄军的胜利至关重要。
战场的这一区域反复争夺,战斗极其惨烈。这里发生的屠杀无疑是拿破仑战争中最血腥的时刻之一。
法军攻击路线。来源:安德鲁·罗伯茨,《拿破仑:一生》 via usefulhistory.substack.com
保卫防线是一项艰苦的任务。负责中军的巴格拉雄从左翼和右翼调集了增援部队。这导致了左翼出现了一处弱点,法军试图对此加以利用。这里,乌蒂察村成为战斗的中心,1万名由约瑟夫·波尼亚托夫斯基王子率领的波兰军队成功击退了由将军尼古拉·图奇科夫指挥的俄军守军。图奇科夫领导了一次成功的反击,但最终战死沙场。对乌蒂察村的争夺持续了一整天。
在中军的“箭头”处,俄军骑兵冲锋遭遇了由若阿尚·缪拉和米歇尔·奈率领的法军骑兵的阻击。在北部,博阿尔内对大要塞发动了进攻,并短暂地占领了要塞,但随后被俄军反击击退。俄军炮兵指挥官库塔伊索夫将军在战斗中阵亡,炮兵失去了指挥,战斗力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中军的战斗仍在胶着状态。大约上午10点,巴格拉雄身负重伤。在指挥官丧失战斗力后,俄军退回东部的谢梅诺夫斯卡亚镇,法军占领了俄军在中军的防御阵地。
在俄军的右翼,局势平静,一些部队被派往南部增援中军,中军现在已经在谢梅诺夫斯卡亚镇建立了防御线。法军向前推进大炮,猛烈轰击俄军阵地,但俄军坚守阵地。俄军炮兵也积极开火,对法军阵地造成了重大伤亡。由于缺乏步兵填补缺口,法军阵地不得不依靠骑兵部队来支撑,而这些骑兵部队成了俄军炮兵的完美目标.
彼得·冯·赫斯绘制的1843年博罗季诺战役。来源:冬宫博物馆,维基百科
战斗持续了几个小时,双方都筋疲力尽。库图佐夫观察了整个战场局势,发现法军未能突破俄军防线,便向沙皇发送消息,宣布战斗取得了胜利。然而,当他得知了巨大伤亡的消息后,库图佐夫下令军队撤退。他意识到,如果战斗继续下去,他的军队很可能会被消灭,而莫斯科也会被占领。
在拿破仑的将军奈和缪拉之间的谈话中,奈对俄军撤退感到非常惊讶。“天呐!”他惊呼道,“在如此惨烈的屠杀之后,他们怎么可以撤退呢?”
因此,拿破仑的正面进攻策略最终让俄军得以有条不紊地撤退。拿破仑的微弱胜利因此受到质疑,被认为是平局甚至俄军的胜利。后一种说法可以通过整体战略态势得到有力支持。
伤亡
如今的博罗季诺战场。来源:马克·纳科伊赫尔/维基百科
拿破仑取得了胜利,但伤亡惨重。据估计,法军损失了28,000至35,000人,而俄军损失了40,000至53,000人。
1812年9月7日的博罗季诺战役是拿破仑战争中最血腥的一天,也是欧洲历史上最血腥的一天,直到1914年的马恩河战役才被打破。
结局
亚历山大·斯米尔诺夫创作的1813年莫斯科大火。来源:维基百科
博罗季诺战役毫无疑问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战役。它总共动员了大约26万名士兵,其中至少有6.8万人战死或受伤。双方的损失都非常惨重,虽然俄军在实际战斗中损失更多,但从战略层面上看,法军损失惨重。
俄军的损失可以补充,但法军远征在外,已无力承受战斗之外的损失。莫斯科城门洞开,法军“大军”士气暂时高涨,拿破仑也坚信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莫斯科被占领后会投降。然而,这个推测最终成为一个致命的错误。
莫斯科城空无一人,一片火海。俄军放弃了这座城市,并将其焚毁,以避免让拿破仑获得任何有意义的胜利。法军“大军”在城中驻扎,拿破仑等待着沙皇派遣使者前来谈判投降事宜。
然而,拿破仑等来的只有沉默。他等待了一个月,但沙皇始终没有回复。与此同时,俄罗斯著名的寒冬正在来临。
阿道夫·诺森绘制的拿破仑从莫斯科撤退。来源:维基百科
法军“大军”只剩下撤退的道路。他们在刺骨的寒风中瑟瑟发抖,缺乏补给,饥寒交迫,遭到哥萨克人和游击队的不断骚扰,伤亡惨重。军队的前锋已经没有多少士兵能够作战,而他们的身后则是成群结队、衣衫褴褛的逃兵,他们拼命寻找食物,试图活下去。
仅仅几个月的时间,欧洲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军队就变成了一个令人尴尬的失败者。只有不到六分之一的士兵从俄国撤军,而大多数幸存者都沦落为乞丐,他们穿着破烂的衣服,为微薄的食物而挣扎。
拿破仑彻底失败了。他最宏大的战役以灾难性的结局告终。博罗季诺战役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将拿破仑的命运变成了连串的失败,最终导致欧洲列强摆脱了法国的统治,联合起来彻底摧毁了拿破仑的帝国。
后来,拿破仑在流放期间写道:“法军展现出了值得胜利的勇气,而俄军则证明了自己不屈不挠的决心。”
拿破仑的整个军事生涯都致力于与那些根据当时的战争惯例做出可预测决定的敌人作战。然而,俄国战争完全不同于拿破仑以往的战争,最终导致了法国帝国的重大打击,也让拿破仑的帝国梦想彻底破灭。
尽管博罗季诺战役在战场上是险胜,但其战略意义却让它成为俄军的重大胜利。他们继续削弱法军,最终让拿破仑的帝国野心彻底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