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圣经中的群众,古兰经的读者,或者任何其他宗教文本的读者,为什么相信奇迹?现代神学家,甚至现代人,如何理解奇迹的意义?奇迹有真实性吗?奇迹有现实性吗?弗朗茨·罗森茨魏格认为有——他的论据是什么?
弗朗茨·罗森茨魏格简介
弗朗茨·罗森茨魏格,1902年。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弗朗茨·罗森茨魏格是一位德国犹太神学家和哲学家。他的巨著《救赎之星》旨在揭示信徒的探险之旅,因为他通过创造(起源)和启示(圣经)来探究信仰的核心,最终目标是救赎(自我和世界的转化)。
为了成功完成这段通往救赎的旅程,必须理性地理解世界和启示本身的复杂性,这使得信仰变得岌岌可危。罗森茨魏格关于此的最基本的问题是:信仰的核心是什么?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他提出了他认为在现代神学研究中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即关于奇迹被忽视的问题。他提出了奇迹确实有现实性的想法,这解释了信仰本身难以捉摸的模糊性质。
奇迹如何成为现实?
埃尔·格列柯的《基督治愈盲人》,创作于1570年至1575年之间。资料来源:帕尔马国家美术馆
古人,圣经中的群众,古兰经中的男人和女人,或者任何其他宗教文本,为什么相信奇迹?现代神学家,甚至现代人,如何理解奇迹的意义,以及它们是否有真实性?
罗森茨魏格主张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思考奇迹是什么。他认为奇迹本身具有现实性,尤其是对于有信仰的人和对信仰持开放态度的人来说。奇迹的本质并非虚假,因为它们是宗教文本中一种比喻或象征性的教诲形式。相反,奇迹具有自身的现实性,而这种现实性源于我们自身对它们的个人或非个人体验。
正如他所写:“奇迹在于人成功地揭开了通常遮蔽未来的面纱,而不是他中止了预定。奇迹和预言是相辅相成的。”我们狭隘的视角,根植于西方思想中,作为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虽然对于理解神学的多层级很重要,但无法涵盖奇迹体验的宏大宇宙时间性。北非基督教传教士圣奥古斯丁影响了罗森茨魏格关于奇迹与时间关系的思想。
预言和神圣的迹象
罗森茨魏格对救赎之星的描绘,1921年。资料来源:兹维克,马丁。“关于罗森茨魏格之星的词语和图表”,纳哈拉伊姆,14:1。doi.org/10.1515/naha-2019-0019
罗森茨魏格在《救赎之星》中对现代神学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尤其是关于奇迹。启蒙思想的神学家,夸耀着经验科学和理性的优点,发现奇迹是宗教的“尴尬”,是时代错误。启蒙运动的影响仍然深深地潜伏在许多学科中,导致奇迹或神迹与神学完全分离,因为它常常被认为在智力上是可耻的。因此,奇迹(如果没有完全被抛弃)被解释为启示文本中仅仅是象征性的或比喻性的俏皮话。
这也进一步割裂了信仰与奇迹之间的联系。根据罗森茨魏格的观点,消除对信仰的信念是一种否定性,会造成巨大的空白,因为信仰的基础是对看不见的、不可能的信念。它还剔除了宗教及其文本的原始的、神话般的元素。
对他来说,奇迹的概念本身和真正的体验明确地指向了神圣旨意的统治。因此,信仰和奇迹是不可分割的,因为奇迹证实了信仰,而信仰推动了奇迹。他称这种缺乏奇迹的现代神学为“无神论神学”,因为它不承认信仰的核心及其与启示文本和旨意历史的联系。他观察到,自然科学的出现并没有导致奇迹的衰落,因为这个想法假设奇迹的传统概念仅仅是人们对上帝的神奇及其随意中止任何自然规律的能力的幼稚信念。
奇迹与自然规律
雅各布·廷托列托的《摩西分海》,创作于1577年。资料来源:圣罗库大学校。
罗森茨魏格写道,我们相信的并非仅仅是奇迹是自然规律的暂停。
恰恰相反,如果对魅力的幼稚如此普遍,那么一个单独的奇迹很难引起人们的想象力。当时异教的巫师也会表演奇观,但正是奇迹深刻地影响了古代人的体验。
这是因为预言总是先于奇迹。因此,奇迹是上帝救赎临在的“迹象”,正如他所写:“奇迹和预言是相辅相成的……奇迹凭借其可预测性吸引人们的注意,而不是凭借其不寻常性。”
神学中的邪恶转变
桑德罗·波提且利创作的《圣奥古斯丁在他的书房》,创作于1490年至1494年之间。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预言的重要元素是罗森茨魏格的关键见解。牢记这一点,他攻击了现代神学论证中提出的论点,即他们对奇迹现实性的挑战与科学教义不符。他表明,他们的问题实际上在于奇迹的历史真实性。
为奇迹找到理性的或自然的解释并不是他们批评的主要部分,而是他们着手寻找特定、个别奇迹的可信度。奇迹的概念并没有得到检验,而是检验了历史上发生的特定事件。
罗森茨魏格的回应是,考察每个奇迹的特殊性并不是一种健全的历史-神学分析。不应该调查见证人。正是奇迹见证者通过众多奇迹见证者传递的更伟大的宗教传统,使奇迹成为信仰中有趣的一部分。它创造了过渡仪式和具有权威的传统教义。
他将这种无力的神学归因于现代神学家希望将自己与“历史启蒙”联系起来,在那里人们研究历史,但对它的视角却极其有限。由于知识景观转向了对现在的彻底关注,甚至历史也受到现在的影响;他写道:“过去必须穿上现在的特征。”
邪恶的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
拉斐尔创作的《雅典学院》,创作于1509-11年。资料来源:梵蒂冈博物馆
影响这种转向对现在的首要地位的罪魁祸首是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根据罗森茨魏格的观点,他是一位18世纪和19世纪初的德国神学家,他的思想仍然对当代宗教思想具有影响力。他将信仰的主观体验置于现在,改变了过去基于客观知识的神学。
因此,对罗森茨魏格来说,这种对奇迹作为信仰支柱之一的客观历史性的反对,对神学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然而,他认为这种无神论的、流动的、主观的、情感的、非正式的奇迹和信仰观,也许是神学自身的一种辩证发展。
尽管罗森茨魏格强调了奇迹体验的近乎神话般的性质,但他通过历史客观性来检验这种体验,而施莱尔马赫则否认了这一点。
奇迹:哲学与神学之间的桥梁
治愈流血女人的画像,公元4世纪。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需要指出的是,罗森茨魏格关于奇迹的讨论是在他的巨著《救赎之星》的中间部分。这个位置至关重要,因为它开启了他论证的第二部分。他书的第一部分是对黑格尔去世后哲学发展状况的描述,黑格尔是伟大的德国唯心主义者之一,他宣布按照自己的计划结束了哲学。在复活哲学之后,罗森茨魏格召唤了上帝的真正神学形象,并试图重新评价圣经的创造、启示和救赎。
这些宏大论证和更大论证之间的奇迹中间部分强调了奇迹是哲学与神学之间的“边界概念”。奇迹弥补了空白,趋向于这两个学科,并照亮了它们的见解。对他来说,这清楚地体现在哲学和神学同时转向主观主义的方式。这种同时发生的趋势表明了历史辩证法的重要性,因为主观主义最终可以调和信仰与理性之间的古代冲突。
奇迹是连接哲学与神学的桥梁。对罗森茨魏格来说,哲学为信仰奠定了“基础”,因为它拥有“启示先决条件”,因为它通过其基础来检验心灵和世界。他称哲学奠定的这些基础为“原始宇宙”。而神学研究只发生在启示本身之后,因为人类的创造先于圣经文本。
因此,人类在回顾中看到了原始宇宙的逻辑,因为它以其抽象的、概念的形式预测了历史展开的世界的体验。奇迹就是这些具有旨意的宇宙体验,但它们包含着哲学所描述的原始宇宙的逻辑,因此使奇迹成为智力和宗教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罗森茨魏格与圣奥古斯丁
路易·让·弗朗索瓦·拉格雷内创作的《揭示真理的哲学》,创作于1771年。资料来源:英国艺术
罗森茨魏格试图重新配置和重新协调整体的概念,他坚持认为生命中心并非一个无所不包的本质,而是三个原始的、不可还原的、相互分离的实体,彼此无关:上帝、人、世界。它们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坚固点,象征着创造、启示和救赎的过程。
这个特点使过去、未来和现在成为原始宇宙的永恒时间线的一部分,这在奇迹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他从圣奥古斯丁那里借鉴了这种永恒时间性在奇迹中浓缩的概念。在圣奥古斯丁的巨著《上帝之城》中,他写道:“整个世界”是一个奇迹,“但其制造方式。它对人类来说是隐藏的,对人类来说是不可理解的,就像创造它的人一样。”
罗森茨魏格明确地承认奥古斯丁的观点,即现在位于我们的时间中,具有来自过去的天启时间性和来自未来的可能性。他写道救赎和奇迹,“每一刻都必须准备好接受永恒的充盈”。因此,对他来说,时间是浓缩的,可以像体验奇迹的那一刻一样压缩。
甚至整个世界的运作,以及其中奇怪的时间运作,也成为一种奇迹,在那里,对于信徒来说,通往救赎的道路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