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努力构建理解上帝的概念框架。在无数理论变体中,一神论、泛神论和泛神论是理解神圣现实及其与我们世界联系的最突出的尝试之一。
内在性与超越性
概念艺术图示沉思。来源:Pixabay
一神论、泛神论和泛神论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对神圣内在性和超越性的不同表述。内在性和超越性本质上是对上帝与世界之间关系的不同概念。通过探索我们作为具象生物与我们所感知的更大现实之间的相对性,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勾勒出了大量不同的关系模型。
虽然只有某些关于神圣的概念是拟人化的,但所有试图回答“上帝是什么?”这个古老问题的尝试都涉及对“上帝与人类及其世界的关系是什么?”的不同处理方式。人类始终是上帝问题核心的,不仅因为他们提出这个问题,还因为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我们与神圣的关系的理解,无论我们的答案是什么。
‘我是光’由阿索坎·南尼尤杜创作。来源:asokart.com
虽然各种理论在对这种关系性的概念方面有很多不同,但定义它们的根本特征在于它们在神圣超越性和内在性谱系中的位置。神圣离我们世界有多远,有多不同,有多被动,有多分离,以及有多近,有多相似,有多主动,有多一致?而超越性的视角解决了问题的第一个部分,内在性则解决了第二个部分。因此,一神论、泛神论和泛神论都是关系模型,它们在试图设想和代表上帝的本质时,提供了对内在性和超越性二元论的独特综合。
一神论
亚当的创造,来自西斯廷教堂天花板。米开朗基罗,1508-1512 年。来源:维基百科
一神论是相信至少存在一个神灵的信仰。虽然对一神论有很多不同的分类,但最常见的是一神论,即只相信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人神灵的信仰。这种形式的一神论是正统亚伯拉罕宗教采用的普遍上帝概念,尽管根据每个宗教内部的不同传统,观点存在巨大差异。一神论特别强调神圣的超越性,认为上帝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上帝与创造之间的界限是严格定义的。对分离的强调建立在本体论的基础上,认为上帝与世界存在的本质是截然不同的,虽然它们作为造物主和被造物之间存在联系。超越性的本体论联系可以用发明家和她发明的物品的寓言来阐释,因为虽然发明家是发明物品的原因,但两者是独立的实体。
众神集会,西蒙·武埃,17 世纪,来源:苏富比拍卖行
一神论中的神圣内在性是在他们对神圣超越性的理解所确立的二元论上帝-世界关系框架内制定的。与自然神论相反,一神论认为上帝积极参与人类事务和世界。个人上帝的教义,一神论传统的一般标志,赋予神圣实体以特点,这些特点调节了上帝与人类的关系,允许各种形式的崇拜。
二元论
二元论上帝-人类关系的概念艺术。来源:Pixabay
虽然不同的神学信仰的品质和仪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对神圣内在性的观点完全植根于他们对神圣超越性的理解所需要的二元论。如果没有一神论关系模型的二元论,个人上帝的教义和所有形式的崇拜将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没有上帝-人类二元论的情况下,当崇拜者和被崇拜者被认为是一体时,谁来崇拜谁呢?非二元哲学,如泛神论和泛神论就是这样。
斯宾诺莎:泛神论和泛神论
巴鲁克·斯宾诺莎肖像。来源:维基百科
从词源学上讲,泛神论这个词源于古希腊语的 pan,意思是所有或一切,以及 theos,意思是上帝。正如这个词所暗示的那样,泛神论认为一切都是上帝,将其归类为非二元论或一元论的关系模型。虽然 17 世纪著名的荷兰哲学家巴鲁克·斯宾诺莎没有用泛神论这个词来描述他的哲学,但他的作品由于强调神圣内在性而极大地普及了泛神论。值得注意的是,他在其经典著作《伦理学》中写道:“上帝是一切事物的内在原因,而不是过渡原因”。
与一神论不同的是,泛神论中对一个独立的个人神灵的观点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在泛神论中,上帝被视为唯一存在的现实,人类和世界都是其表现形式。斯宾诺莎将上帝和自然这两个词互换使用,强调了上帝的非个人性和抽象性。虽然传统泛神论通常只强调神圣的卓越性而忽略超越性,但斯宾诺莎认为两者都存在,导致马西尔·格鲁尔特等哲学家认为他是一个泛神论者,而不是一个泛神论者。
泛神论
‘真理之光’由阿索坎·南尼尤杜创作。来源:asokart.com
泛神论认为神圣同时存在于我们世界的内部和外部。泛神论者将神圣与世界等同起来的唯一性必然要求前者同时超越后者在其中显现的多样性、二元论和局限性。正如斯宾诺莎指出的那样,“上帝是绝对无限的实体,是具有无限属性的物质,每个属性都表达了永恒和无限的本质”(斯宾诺莎,1677)。斯宾诺莎提出了物质一元论的形式,认为所有存在的事物都源于一个单一的潜在物质或现实,并且可以还原为这个物质或现实,其无限属性构成所有存在事物的本质。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的本质在于上帝属性的某些模式”(斯宾诺莎,1677)。与一神论不同的是,斯宾诺莎提出的上帝-人类关系模式包含了表达与被表达之间的极性,而不是两个独立实体之间的二元论。虽然所有形式的存在都是神圣表达的有限模式,但神圣在其无限属性中固有的无限表达潜能中同时超越了它们。从这个意义上说,斯宾诺莎的哲学与伊本·阿拉比的神圣自我揭示教义非常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