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特兰蒂斯的真相:金字塔、伏羲女娲与龙族的失落文明|史前黄金世代 Episode 2-3|被遗忘的历史|神话探索 MythDiscovery

MythDiscovery

一、主流质疑:为何现代学术拒绝承认全球洪水?

在当今主流学术界中,学者普遍拒绝承认全球大洪水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对他们而言,这些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的洪水传说,只是神话、比喻或古人单纯的想象。

著名作家格雷厄姆·汉考克曾在他的著作《失落的文明起源》中提到:对许多学者来说,任何看似荒谬的解释,都比承认洪水真实存在要容易接受得多。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民俗学教授艾伦·邓迪斯甚至提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观点:所有洪水神话都是人类对自身出生经历的隐喻表达,因为每个婴儿的出生都伴随着羊水的涌流。汉考克则反驳指出,真正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为何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们会一直把全球洪水神话之间的明显相似性当作巧合、夸张或无关紧要?

历史学家苏珊·鲍尔更直接批评学术界,她指出,那些否认全球洪水真实性的学者,往往出于个人的偏见和学术利益而有意扭曲数据、掩盖证据。他们操控证据,以获得权威与认可,结果导致任何认真看待洪水传说真实性的人,都会被嘲笑为无知或别有用心的人。

也就是说,洪水并非被真正否定,而更像是被刻意掩盖了真相。

在当今主流学术界中,学者普遍拒绝承认全球大洪水(global deluge)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对他们而言,这些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的洪水传说,只是神话(myth)比喻(metaphor),或古人单纯的想象。

  • *著名作家格雷厄姆·汉考克(Graham Hancock)**曾在他的著作《失落的文明起源》(Underworld: The Mysterious Origins of Civilization)中提到:对许多学者来说,任何看似荒谬的解释,都比承认洪水真实存在要容易接受得多。

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民俗学教授艾伦·邓迪斯(Alan Dundes)甚至提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观点:所有洪水神话都是人类对自身出生经历的隐喻表达,因为每个婴儿的出生都伴随着羊水的涌流(flood of amniotic fluid)

对此,汉考克则反驳指出,真正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为何考古学家(archaeologists)人类学家(anthropologists)和历史学家(ethnologists/historians)们会一直把全球洪水神话之间的明显相似性,当作巧合(coincidence)夸张(exaggeration)或无关紧要(irrelevant)

历史学家苏珊·鲍尔(Susan Bauer)的批评则更为直接。她指出,那些否认全球洪水真实性的学者,往往出于个人偏见(personal bias)和学术利益(academic agenda),有意扭曲数据(manipulate data)掩盖证据(suppress evidence)。他们操控研究结果,只为了让结论符合自己的理论,从而获得权威与认可。结果就是,任何认真看待洪水传说真实性的人,都会被主流视为无知者(fools)或别有用心之人(those with an agenda)

也就是说,洪水并非被真正否定,而更像是被刻意掩盖了真相。

二、洪水记忆为何如此全球一致?

如果全球大洪水真的只是人们的虚构或想象,那为何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中,却如此一致地记录了相同的灾难?

在柏拉图的著作《蒂迈欧篇》中,记载了一段古希腊智者梭伦与埃及祭司的对话。埃及祭司告诉梭伦,人类历史并非只经历过一次洪水,而是曾经多次遭受这种毁灭性的灾难。在他们古老的历史记录中,洪水不是简单的神话,而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

不仅仅是埃及的历史,遍布全球的古代文明——从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到消失的姆大陆,再到印度神话里沉没于海底的德瓦卡古城——它们都在传说中描述了几乎完全相同的情节:一场席卷世界的大洪水突然降临,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彻底摧毁,只有少数人得以幸存下来。

这些文明之间遥远且隔绝,他们没有互相交流的机会,却几乎以完全一致的方式记录下了同样的大灾难。这种全球性的记忆,很难用巧合来解释,它更可能意味着,这场毁灭性的洪水事件,确实曾经真实地发生过,并且在人类共同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

如果**全球大洪水(global deluge)**真的只是人类虚构出来的神话,那就有一个令人难以回避的问题:为什么世界各地的古老传说中,却如此一致地记录着同一场灾难?

柏拉图(Plato)的著作《蒂迈欧篇》(Timaeus)中,记载了一段著名的对话:古希腊的智者梭伦(Solon)在访问埃及城邦赛斯(Sais)时,与一位埃及祭司展开了交谈。祭司告诉他:人类历史并非只发生过一次洪水,而是在漫长的年代中,曾多次经历过这类天降灾难(cataclysmic deluges)。对他们来说,洪水不是比喻,而是真实的历史事件,被详细地记录在古老的神庙档案中。

这样的说法,并不只是埃及一家之言。从失落的亚特兰蒂斯(Atlantis),到神秘的姆大陆(Mu),再到印度神话中沉没于海底的古城德瓦卡(Dwarka),世界各地的古文明,无不流传着一个惊人相似的情节:在某个遥远的时代,一场突如其来的全球性洪水摧毁了高度发达的文明,仅有极少数人幸存下来,并成为新文明的开端。

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些文明地理位置各异,语言体系完全不同,彼此之间不可能有直接交流,他们又是如何“集体编造”出如此一致的灾难故事?这种全球性的共同记忆,如果不是偶然,那就很可能是真实事件在集体意识中的残影——一场曾经真实发生的大洪水,被各民族以神话的形式保存了下来。

三、圣经预言隐藏的史前文明线索

我们回到《以赛亚书》第23章。这一章看似在描述古城推罗的覆灭,但实际上,这段预言远不止于推罗本身。它更像是一幅多层次的象征画,隐藏着三重历史与命运的交错预示。

首先,是推罗这座城市的毁灭,它象征着一个权力与荣耀的终结。但紧接着,预言的指向开始变得模糊又深远——它提到了“加冕之地”、“海中之城”、“古老的城市”。这些用词表面上似乎是针对历史上的推罗,但稍加推敲,就会发现其中存在明显的不协调。

历史上的推罗,虽然确实是一座沿海的腓尼基城邦,坐落在地中海东岸,如今的黎巴嫩境内,却并不是“海中之城”。它最初只是位于大陆的一座港口城市,后来扩展到近海的小岛上,但那座岛屿离岸不过数百米,根本无法与“沉没的海中帝国”划上等号。推罗也从未被大海吞没,它的灭亡来自亚述、巴比伦和马其顿的军事征服,而非自然灾难或天灾的洗礼。

因此,以赛亚书第23章中对“推罗”的描写显得格外奇异。它描绘的是一座曾加冕王权、引发全球商业动荡、最后被大海吞噬的古老城邦。这种强烈的“洪水”“沉没”意象,与真正的推罗历史并不相符,却意外地与另两座文明产生了惊人的呼应——一个是后来的巴比伦,一个则是更遥远、更神秘的传说:亚特兰蒂斯。

而这一切的关键线索,正藏在这几个意象中。比如“海中之城”,几乎是对亚特兰蒂斯最直接的暗示。*而“加冕之地”,在古代神话与圣经文献中,则往往指向一个拥有神圣统治权、由神或天使亲自设立王权的地方。*在许多研究者看来,它对应的是苏美尔的尼普尔——传说中天与地相接、尼菲林王权被授予的圣地。

以赛亚预言中所说的“骄傲的荣耀被神贬抑”“荣耀之城陷入震动与海浪的吞噬”这些描写,也都令人联想到那场同时伴随着洪水、地震与火山的灾难——正是亚特兰蒂斯最终的结局。

更令人惊讶的是,经文还暗示,在这场灾难之后,曾有人从这座海中城市逃出,远走他方。这与古代神话中“七位亚特兰蒂斯贤者”幸存下来,远赴四方重建文明的说法如出一辙。

所以说,这段《以赛亚书》的经文,并不仅仅是先知对一座城市兴衰的感叹,它或许是整本圣经中,最隐秘、也最古老的史前文明线索之一。

我们回到《以赛亚书》(Isaiah)第23章。这一章看似在描述古城推罗Tyre)的覆灭,但实际上,这段预言远不止于推罗本身。它更像是一幅多层次的象征画,隐藏着三重历史与命运的交错预示。

首先,是推罗(Tyre)这座城市的毁灭,它象征着一个权力与荣耀的终结。但紧接着,预言的指向开始变得模糊又深远——它提到了“加冕之地”(bestower of crowns)、“海中之城”(city in the midst of the sea)、“古老的城市”(old, old city)。这些用词表面上似乎是针对历史上的推罗(Tyre),但稍加推敲,就会发现其中存在明显的不协调。

历史上的推罗(Tyre),虽然确实是一座沿海的腓尼基城邦(Phoenician city-state),坐落在地中海东岸,如今的黎巴嫩Lebanon)境内,却并不是“海中之城”。它最初只是位于大陆的一座港口城市,后来扩展到近海的小岛上,但那座岛屿离岸不过数百米,根本无法与“沉没的海中帝国”划上等号。推罗(Tyre)也从未被大海吞没,它的灭亡来自亚述Assyria)、巴比伦Babylon)和马其顿Macedonia)的军事征服,而非自然灾难或天灾的洗礼。

因此,《以赛亚书》(Isaiah)第23章中对“推罗”(Tyre)的描写显得格外奇异。它描绘的是一座曾加冕王权、引发全球商业动荡、最后被大海吞噬的古老城邦。这种强烈的“洪水”“沉没”意象,与真正的推罗(Tyre)历史并不相符,却意外地与另两座文明产生了惊人的呼应——一个是后来的巴比伦Babylon),一个则是更遥远、更神秘的传说:亚特兰蒂斯Atlantis)。

而这一切的关键线索,正藏在这几个意象中。比如“海中之城”(city in the sea),几乎是对亚特兰蒂斯(Atlantis)最直接的暗示。而“加冕之地”(bestower of crowns),在古代神话与圣经文献中,则往往指向一个拥有神圣统治权、由神或天使亲自设立王权的地方。在许多研究者看来,它对应的是苏美尔Sumer)的尼普尔Nippur)——传说中天与地相接、尼菲林Nephilim)王权被授予的圣地。

以赛亚(Isaiah)预言中所说的“骄傲的荣耀被神贬抑”(the pride and glory of all the renowned of the earth brought low by God)“荣耀之城陷入震动与海浪的吞噬”这些描写,也都令人联想到那场同时伴随着洪水flood)、地震earthquakes)与火山volcanoes)的灾难——正是亚特兰蒂斯(Atlantis)最终的结局。

更令人惊讶的是,经文还暗示,在这场灾难之后,曾有人从这座海中城市逃出,远走他方。这与古代神话中“七位亚特兰蒂斯贤者”(Seven Atlantean Sages)幸存下来,远赴四方重建文明的说法如出一辙。

所以说,这段《以赛亚书》(Isaiah)的经文,并不仅仅是先知对一座城市兴衰的感叹,它或许是整本圣经中,最隐秘、也最古老的史前文明线索之一。

四、从巴比伦到亚特兰蒂斯:史诗背后的影子帝国

除了圣经,我们还可以从古代历史学家的记载中,发现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线索。

比如,来自迦勒底的祭司兼历史学家——贝洛苏。他不仅是一位天文学家,还被认为继承了苏美尔文明中最古老的占星与神秘学传统。贝洛苏曾将巴比伦的起源写进他那部早已失传的巨著《巴比罗尼卡》中,而他对“巴比伦”的描述,却令人产生另一种联想。

他写道,巴比伦不仅是一座历史城市,更是一个象征,是古代最初的“城市之母”。它代表的,是一个在大洪水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古老帝国。而这个帝国,很可能正是亚特兰蒂斯。

在贝洛苏的笔下,这个城市是由神明所建,由神灵授予王权。这个“神明”,就是传说中海神波塞冬——被认为是“观察者”之一,也就是圣经中那群下凡与人类女子交合的堕落天使之一。

贝洛苏认为,亚特兰蒂斯就是波塞冬的分地——一座建于海中、拥有神圣秩序与强大科技的帝国。它不仅统治着一片大陆,更曾遥控其他地区,成为史前世界最早的超级强权。

也就是说,亚特兰蒂斯并不是某个传说中孤立的异想世界,而是曾真实存在于人类历史记忆中的“第一帝国”。而贝洛苏借用“巴比伦”的名字,可能只是为了用当时人们熟悉的语言,去暗示一个更古老、更遥远的史实。

除了圣经(Bible),我们还可以从古代历史学家的记载中,发现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线索。

比如,来自迦勒底(Chaldea)的祭司兼历史学家——贝洛苏(Berosus)。他不仅是一位天文学家,还被认为继承了苏美尔(Sumer)文明中最古老的占星与神秘学传统。贝洛苏(Berosus)曾将巴比伦(Babylon)的起源写进他那部早已失传的巨著《巴比罗尼卡》(Babyloniaca)中,而他对“巴比伦”(Babylon)的描述,却令人产生另一种联想。

他写道,巴比伦(Babylon)不仅是一座历史城市,更是一个象征,是古代最初的“城市之母”(Mother of Cities)。它代表的,是一个在大洪水(Great Flood)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古老帝国。而这个帝国,很可能正是亚特兰蒂斯(Atlantis)。

在贝洛苏(Berosus)的笔下,这个城市是由神明所建,由神灵授予王权。这个“神明”,就是传说中海神波塞冬(Poseidon)——被认为是“观察者”(Watchers)之一,也就是圣经(Bible)中那群下凡与人类女子交合的堕落天使(Fallen Angels)之一。

贝洛苏(Berosus)认为,亚特兰蒂斯(Atlantis)就是波塞冬(Poseidon)的分地——一座建于海中、拥有神圣秩序与强大科技的帝国。它不仅统治着一片大陆,更曾遥控其他地区,成为史前世界最早的超级强权(Superpower)。

也就是说,亚特兰蒂斯(Atlantis)并不是某个传说中孤立的异想世界,而是曾真实存在于人类历史记忆中的“第一帝国”(First Empire)。而贝洛苏(Berosus)借用“巴比伦”(Babylon)的名字,可能只是为了用当时人们熟悉的语言,去暗示一个更古老、更遥远的史实。

五、半神巨人与十王制度:尼菲林的帝国统治

关于亚特兰蒂斯的统治阶层,有一个格外令人震惊的传说。

据说,这个帝国的统治者,是海神波塞冬与一位人类女子克蕾托所生的后代。他们一共生下了五对双胞胎——也就是十位半神半人的巨人。他们不仅继承了波塞冬的神力,也具备人类的血统,被称为尼菲林,是堕落天使与凡人结合的产物。

这十位巨人,正是亚特兰蒂斯的“十王”。他们各自分管一块领地,却又共同组成整个帝国的权力核心。他们的名字,包括阿特拉斯、加得鲁斯、安菲瑞斯、伊娃蒙、米尼斯乌斯、奥托克顿、埃拉西波斯、密西俄、阿泽斯和迪亚普瑞佩斯,被记载在许多古老文献之中。

更令人好奇的是,这种“十王统治”的结构,不仅出现在亚特兰蒂斯的传说中,也能在其他文明的记载里找到呼应。

比如,在苏美尔王表中,洪水前曾有十位王统治大地。而在《创世记》中,从亚当到挪亚,也恰好是十代祖先。这种“十”为单位的政治模式,似乎是某种古老帝国制度的残影。

这些看似神话的结构,背后也许藏着一段被掩埋的真实历史——一个由尼菲林巨人组成的超古代政权,曾经统治着这个世界。

关于亚特兰蒂斯(Atlantis)的统治阶层,有一个格外令人震惊的传说。

据说,这个帝国的统治者,是海神波塞冬(Poseidon)与一位人类女子克蕾托(Cleito)所生的后代。他们一共生下了五对双胞胎——也就是十位半神半人的巨人(Demigod Giants)。他们不仅继承了波塞冬的神力,也具备人类的血统,被称为尼菲林(Nephilim),是堕落天使(Fallen Angels)与凡人结合的产物。

这十位巨人,正是亚特兰蒂斯(Atlantis)的“十王”(Ten Kings)。他们各自分管一块领地,却又共同组成整个帝国的权力核心。他们的名字,包括阿特拉斯(Atlas)、加得鲁斯(Gadeirus)、安菲瑞斯(Ampheres)、伊娃蒙(Evaemon)、米尼斯乌斯(Mneseus)、奥托克顿(Autochthon)、埃拉西波斯(Elasippus)、密西俄(Mestor)、阿泽斯(Azaes)和迪亚普瑞佩斯(Diaprepes),被记载在许多古老文献之中。

更令人好奇的是,这种“十王统治”(Ten-King Rule)的结构,不仅出现在亚特兰蒂斯(Atlantis)的传说中,也能在其他文明的记载里找到呼应。

比如,在苏美尔王表(Sumerian King List)中,洪水前曾有十位王(Ten Kings before the Flood)统治大地。而在《创世记》(Book of Genesis)中,从亚当(Adam)到挪亚(Noah),也恰好是十代祖先。这种“十”为单位的政治模式,似乎是某种古老帝国制度的残影。

这些看似神话的结构,背后也许藏着一段被掩埋的真实历史——一个由尼菲林(Nephilim)巨人组成的超古代政权,曾经统治着这个世界。

六、血与秘法:亚特兰蒂斯的神秘信仰与堕落之术

那么,亚特兰蒂斯最神秘、也最令人不寒而栗的一面——那是一种充满仪式与秘法的堕落信仰体系。

在这座失落的帝国中,祭司阶层将海神波塞冬奉为最高神明,公牛则是他们最神圣的象征。他们建起宏伟的神庙,以牛为祭品,举行血祭仪式。他们会将牛血与酒混合,倒入圣杯,众王围坐饮用,以此重申对神明的效忠与誓言。这不仅仅是献祭,更是一种灵魂与血的契约。

亚特兰蒂斯的宗教核心,被称作“七门禁忌学问”。这七门学问,囊括了占星术、通灵术、巫术、炼金术、秘仪建筑、远古记忆的封印之术,以及最为禁忌的血之盟约。每一门都承载着强大而危险的力量,源头据说正是那群堕落的天使——他们曾违背天命,将神秘知识传授给人类。

这一体系,后来被称为“堕落的以诺宗教”,也是史前“黑魔法帝国”的代号。亚特兰蒂斯,就是这个体系最纯粹的实践者。他们将一切神秘学推向极致,不仅用秘法来增强王权,也试图操控自然、掌握永生、甚至挑战神的权柄。

正是在这些秘密术法的掩护之下,亚特兰蒂斯看似繁荣,实则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深渊。

那么,亚特兰蒂斯(Atlantis)最神秘、也最令人不寒而栗的一面——那是一种充满仪式与秘法的堕落信仰体系(Corrupted Faith System)。

在这座失落的帝国中,祭司阶层将海神波塞冬(Poseidon)奉为最高神明,公牛(Bull)则是他们最神圣的象征。他们建起宏伟的神庙(Temple),以牛为祭品,举行血祭仪式(Blood Ritual)。他们会将牛血与酒混合,倒入圣杯(Holy Grail),众王围坐饮用,以此重申对神明的效忠与誓言。这不仅仅是献祭,更是一种灵魂与血的契约(Covenant of Blood and Spirit)。

亚特兰蒂斯的宗教核心,被称作“七门禁忌学问”(Seven Forbidden Arts)。这七门学问,囊括了占星术(Astrology)、通灵术(Necromancy)、巫术(Witchcraft)、炼金术(Alchemy)、秘仪建筑(Sacred Architecture)、远古记忆的封印之术(Seal of Ancestral Memory),以及最为禁忌的——血之盟约(Blood Pact)。每一门都承载着强大而危险的力量,其源头据说正是那群堕落的天使(Fallen Angels)——他们曾违背天命,将神秘知识(Forbidden Knowledge)传授给人类。

这一体系,后来被称为“堕落的以诺宗教”(Enochian Religion of the Fallen),也是史前“黑魔法帝国”(Empire of Black Magic)的代号。亚特兰蒂斯(Atlantis),就是这个体系最纯粹的实践者。他们将一切神秘学推向极致,不仅用秘法来增强王权(Magical Kingship),也试图操控自然、掌握永生、甚至挑战神的权柄(Divine Authority)。

正是在这些秘密术法的掩护之下,亚特兰蒂斯(Atlantis)看似繁荣,实则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深渊(Abyss of Corruption)。

七、骄傲引发的审判:神对亚特兰蒂斯的毁灭

随着时间的推移,亚特兰蒂斯那十位拥有半神血统的王者,渐渐迷失在自己的力量与荣耀中。他们不再满足于掌控已得的广袤领土,而是心生贪婪,意图征服整个世界。他们的野心如烈火般蔓延,烧毁了原本还残存的一丝敬畏。

正是这股骄傲,引来了神的震怒。

亚特兰蒂斯的毁灭并非一场单一的灾难,而是一连串天灾的总爆发。大洪水只是开始,接踵而至的,还有山崩地裂的地震、火山的咆哮、天火的焚烧,甚至来自天空的陨石直坠大地。整个帝国仿佛被整个自然界联手审判,一瞬间陷入混乱与毁灭的深渊。

最终,这个曾辉煌一时、号称“第一帝国”的文明,连同它的城市、王座与秘法,一同沉入了海底。亚特兰蒂斯的陨落,不只是一次物理层面的崩塌,更是一次对傲慢、堕落与亵渎的终极审判。它成了神对堕落文明警示的永恒象征。

八、从世界各地的洪水神话看“史实回声

如果说亚特兰蒂斯的毁灭只是神话,那为什么全世界那么多文明,都在重复讲述着如此相似的故事?

从古希腊到苏美尔,从中美洲的玛雅人到北美的印第安部落,再到远在亚洲的印度文明,我们几乎都能发现一个共通的叙述模式:远古时期,一群身形巨大的存在——无论被称为泰坦、尼菲林、阿修罗,还是其他名字——因为傲慢与暴力,挑战神的权柄、破坏天地秩序,最终引来神的审判。毁灭性的洪水降临,将整个世界洗劫一空。

但这并不是全然绝望的故事。无论是诺亚、摩奴,还是各地神话中那些被神警告、得以幸存的人,他们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特质:要么是悔改之人,要么是与神同行、被特别拣选的义人。

他们成了新世界的种子,把那些在灾难中被摧毁的文明记忆,透过口述、诗篇、神话与图腾,一代代传了下来。这些神话表面上看各自独立,实则却在用不同的语言讲述着同一个历史——那场真正改变人类文明轨迹的大洪水。

九、洪水的另一种源头:星辰的怒火

关于那场改变世界的大洪水,还有一种被许多人忽略的可能性——它或许并非单纯来自地球上的气候或地壳变化,而是源于天上的“星辰之怒”。

在各地流传的古老神话中,我们反复看到一个惊人的模式:大灾难的起点,常常是天火降临。一颗流星划破天际,一道彗星拖着长尾坠入海洋,一团燃烧的火焰从天而降,点燃了毁灭的连锁反应。

希腊神话中,太阳之子法厄同因驾驭不住战车而坠毁,引发天地灾难;印度传说里,天神布拉马将天火投向海洋;玛雅、阿兹特克、甚至北美印第安人的故事中,也都记载着类似“天火坠落、海水沸腾”的画面。

其实,我们日常用的“disaster”这个英文词,本意就是“邪星”(dis-aster)——这在某种程度上透露了古人对灾难起因的深刻直觉:灾难,可能源自一颗带来毁灭的星。

更耐人寻味的是,在众多神话中,有两个星座频繁被提及:一个是昴宿星,也就是七姐妹星团;另一个,是猎户座。

在多种文化的记忆中,这两个星象并不是温柔的夜空装饰,而是灾难的触发者,是那场天体撞击、引发洪水和天火的象征。而它们的出现,也往往被视作末日将临的预兆。

十、圣经中的星座暗号与宇宙审判

此外,关于这些来自星辰的灾难线索,其实早已隐藏在古老的经文之中。

在《约伯记》和《阿摩司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一段耐人寻味的描述:神创造了昴宿星与猎户座,祂掌管昼夜交替,调动海水,倾倒在大地之上。这样的说法,表面上看是赞美神的伟大创造,但若细细揣摩,似乎暗藏着一层更深的寓意——这些星辰,与洪水和审判有关。

而在《诗篇》第18章中,更是有一段充满视觉冲击力的文字:天裂地动,山岳震颤,滚滚黑云遮天蔽日,烈火从天而降,海底的深谷都显露出来,大地的根基被揭开……这幅场景,几乎就像是在描述一场包含地震、天火和大洪水的复合式灾难。

这种描写,与神话中天体撞击地球所引发的末日图景如出一辙。它可能不是象征性的诗句,而是真实历史的残影——是古人目睹末日场景后,以诗歌的方式流传下来的记忆。透过这些经文,我们似乎能窥见那场被遗忘的宇宙审判的轮廓。

十一、被封存的遗产:亚特兰蒂斯的科技与文明种子

亚特兰蒂斯虽然毁于灾难,但它留下的遗产,似乎并没有完全消失。许多研究者相信,这个古老文明曾掌握远超时代的技术与知识——包括航海术、殖民管理、天文学、建筑工程,甚至是一整套与神秘主义紧密相关的仪式系统。

在大洪水之后,这些知识的残余很可能被少数幸存者秘密保存下来,并悄然在世界各地延续。他们或许正是埃及文明的缔造者。在埃及的广袤沙漠中,我们看到了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地下神庙等充满谜团的遗迹,还有被称为“世界之脐”的Omphalos祭坛,这些建筑不仅结构精巧,甚至在现代科技眼中依旧令人费解。

有学者认为,这些宏伟的古迹,正是亚特兰蒂斯遗民重建文明的尝试。更有人指出,像共济会这样的秘教组织,很可能继承了亚特兰蒂斯的宗教系统与符号语言。他们所使用的仪式、象征、建筑理念,处处透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智慧。

也许,亚特兰蒂斯真正的影响,并没有随着那场大洪水完全终结,而是以另一种形式,悄然渗透进了后世文明的骨血之中。

十二、黄金时代与“蛇人祖先”的回忆

在许多古代文明的记忆中,都流传着一个神秘而遥远的“第一时代”。埃及人称它为“Zep Tepi”,意为“最初的时刻”;希腊人则称之为“黄金时代”。这是一个神明亲临人间的时代,是神与人共处的年代。

在那个时代,人们不需要辛勤劳作,也没有贫困与疾病的困扰。知识不是靠学习得来,而是由神直接传授的恩赐。整个世界秩序井然,万物和谐,像是人类失落已久的天堂。

而这种“黄金时代”的记忆,并非西方独有。中国上古的传说中,也记载着类似的神人共治时期。被称为“三皇”的伏羲、女娲、神农,在不同古籍中有着各自的象征意义和外形特征。

在《山海经》《列子》《淮南子》等典籍里,伏羲和女娲被描绘为人首蛇身,身形巨大,头生双角,盘绕天地之间。他们并非普通人类,而更像是一种神人混血的蛇形种族,就是所谓的龙族吧。他们以龙或蛇的姿态象征着大地的力量与天地秩序的源头。伏羲绘制八卦,开启天地法则;女娲补天造人,重塑世界秩序。

而神农,也并非凡人。据《大戴礼记》和《淮南子》记载,神农“牛首人身”,或“身生甲壳”,拥有半神特征。他尝遍百草、创立农耕、定九州,为人类奠定了衣食之本。在一些图像与文献中,神农的形象甚至带有鳞片、角质结构、尾巴,这些特征令人联想到“蛇人”或“龙人”的遗传特征。

如果说,埃及的“Zep Tepi”是神灵最初降临的年代,那么中国的“三皇时期”,就是中华文明的“第一光”。那是人类与神明曾共行大地的时代,是一种深植在民族记忆中的原初荣光。

而在希腊神话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他们相信自己的祖先,来自遥远西方的大海,属于一个神秘的“蛇人种族”,这些“蛇人”拥有异于常人的智慧与外貌,身材高大、眼神深邃,被尊为带来文明的先祖。

很多研究者相信,“蛇人”正是亚特兰蒂斯灾难后的幸存者。他们穿越海洋,抵达新的大陆,把失落的知识、信仰和技术重新带入人类社会。他们或许不是神,但却曾亲历那个人神共居的时代,将“黄金时代”的回忆,深深刻入了人类文明的基因中。

从伏羲、女娲到蛇人,“蛇形神族”的形象跨越东西方,成为远古记忆中最耐人寻味的文化回声。也许,在史前文明的废墟之上,正是他们撑起了人类文明的第一束曙光。

十三、结语:史诗不只是传说,而是真实被埋没的回声

从世界各地流传下来的洪水传说中,我们看到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无论是美洲的玛雅、亚洲的印度,还是欧洲的希腊与中东的苏美尔,几乎所有古文明都不约而同地讲述着类似的故事:一个伟大的文明,因骄傲与堕落惹怒了神明,最终被一场席卷全球的灾难彻底吞噬。

这些传说中的细节,不仅彼此呼应,而且与《圣经》、星辰神话、古代史诗的记载惊人一致。亚特兰蒂斯或许不只是虚构的海上乌托邦,它更可能是真实存在过的超古代文明,是我们历史中被掩埋的一页。

它的辉煌与堕落,它的科技与神秘,它的巨人与神祇,它的终结与遗民……一切线索都还在,只是我们不愿承认,也不愿面对。

而也许,我们现在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正是那场审判之后,人类文明的“第二次开始”。在遗忘中重新开始,在废墟中重建。这,不是传说,而是来自远古的真实回声。

Share This Article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