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水后的“遗民”:全球神话藏着一条非人类血统的延续线?|史前黃金世代 Episode 2-5|被遺忘的歷史|神話探索 MythDiscovery

MythDiscovery

被遗忘的洪水传说:史前文明与神秘血统的记忆

洪水的故事并非《圣经》独有。跨越苏美尔泥板、希腊神话、印度吠陀经文,到零散记载在诺斯替福音中的传说,几乎每一种古老文明都保留了关于一场毁灭性洪水的共同记忆。它们讲述着一场摧毁世界的水灾,一个提前得到神谕的幸存者,一艘承载生命的方舟,以及洪水退去后文明的重建。

在这些传说中,我们看到的远不只是诺亚——在希腊,他叫得卡利翁;在印度,他被称为玛努;而在诺斯替文献中,他依然被称作诺亚,他的妻子被称为诺莉亚。但这些人物究竟只是普通的人类?或许,他们的血脉中还流淌着另一种神秘力量。


第一章:诺亚的多重身份

在众多洪水传说中,《圣经》的诺亚并非孤立存在。诺斯替文献中提到,其他民族称诺亚为“得卡利翁”,这正与古希腊神话中的洪水幸存者相吻合。

希腊的传说记载得卡利翁与妻子皮拉一同建造方舟,逃离由宙斯降下的灭世洪水;洪水过后,他们的方舟停靠在帕纳萨斯山,二人重新繁衍人类,被视为“新人类”的始祖。这与《圣经》中诺亚的故事惊人地相似。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两者的出身大相径庭——根据希腊神话,得卡利翁的父亲是盗火给人类的泰坦神普罗米修斯,被天神惩罚的“叛逆者”。普罗米修斯所象征的“天火”与“智慧”,在不同文明中均与堕落的神灵或天使有关。由此,有学者推测,得卡利翁也许并非纯粹的人类,而是带有“神性”或“半神”血统的存在,这与《创世纪》第六章所描述的尼菲林——神的儿子与人类女子所生的混种巨人——形成了某种呼应。

与此同时,诺斯替文献中还记载了诺亚的妻子诺莉亚。在希腊神话中,她对应得卡利翁的妻子皮拉;而在犹太传统中,她又常被认为与“拿玛”有关。传说中,拿玛是拉麦家族的后裔,曾与“神的儿子”发生关联,被称为“尼菲林母体”之一。无论是诺亚与诺莉亚,还是得卡利翁与皮拉,他们都不仅仅是洪水中的幸存者,更是某种特殊血统的延续者。值得一提的是,洪水过后,得卡利翁与皮拉的子孙赫勒涅斯被视为希腊民族的始祖,而《圣经》中诺亚的儿子雅弗则被认为是众多民族的祖先。这些相似之处似乎暗示着,同一场历史事件在不同文化中以不同方式传承下来的可能性。


第二章:诺莉亚是谁?

如果说诺亚代表了洪水中的幸存者,那么他的妻子诺莉亚或许是另一个长久被忽视的关键人物。

在诺斯替传统中,诺莉亚被赋予了极具象征意义的地位。她在不同文献中有多个变体,如 Norea、Noraia、Orea、Horaia,这些名称的差异映射出她在各个神秘传统中的多重身份。

诺斯替文献认为,诺莉亚是亚当与夏娃的后裔,拥有“光之种子”的灵性,因而成为“执政者”——即堕落天使试图控制的对象。在某些版本中,她拒绝了这些引诱与干扰,成为抵抗腐化与堕落的象征,担当着捍卫神圣火种的角色。

学者詹姆斯·鲁滨逊在《诺斯替经典集》中指出,诺莉亚的形象很可能是犹太传统中“拿玛”的演化版本。传说中,拿玛是拉麦后裔,因其美貌与放纵的行为而闻名,并常被认为是神的儿子钟爱的女子;她的后代被记载为尼菲林,这是一种半人半人的混合种族。换言之,诺莉亚不仅是诺亚的妻子,她还可能是洪水前后特殊血统延续者的一员。这种“人类女性与非人存在”的结合,在各大文明的洪水神话中屡见不鲜,象征着人类与神性之间最隐秘的连接。在希腊神话中,诺莉亚对应的皮拉与得卡利翁携手重建人类族群,担负着延续非凡血统的使命。


第三章:东方的洪水幸存者:玛努

在古印度文献中,我们同样发现了一位洪水幸存者——玛努。在婆罗门教经典《萨特帕塔·婆罗门书》中,玛努被描述为一位正直且睿智的国王。一天,他接到神祇的警告:一场洪水将席卷整个世界、吞噬三界。这位神祇正是毗湿奴。玛努听从指示,建造了一艘巨大的方舟;在洪水来临之时,他不仅带上了七位圣贤,还收集了各种植物的种子,进行了一场有准备的文明转移。洪水退去后,玛努与圣贤们在北方高山(被学者认为是喜马拉雅山的一部分——希玛瓦特山)缓缓下山,重新播种、重建秩序。

然而,玛努的角色远不止仅是幸存者。印度神话中,他不仅是文明的重启者,更被尊为“人类始祖”与“达罗毗荼之王”。在《摩诃婆罗多》中,玛努被赋予了超常智慧,他所展现出的预知灾难、与神对话以及永恒智慧的特质,与苏美尔神话中的乌特那匹施提姆以及圣经中的诺亚有诸多呼应。部分学者认为,玛努或许代表了一种拥有“神圣血统”的王者,甚至可能属于“神人混血种族”的范畴。不同文化中的洪水幸存者,共同展现出不仅仅是生存,更承载着某种非凡传承和预知天命的意义。


第四章:隐藏的赛特:完美种族的幸存

如果诺亚、得卡利翁和玛努代表的是洪水中的幸存者,那么在诺斯替传统中,还有另一群人,他们没有登上任何方舟,却同样避开了这场全球性灾变。他们被称为“完美种族”或“不动摇者”,据诺斯替文献记载,这个族群在洪水来临时未被吞噬,而是被“光之云”引导转移到某个隐藏之地,其逃脱方式与传统的方舟叙事截然不同。

传说中,这个族群的祖先是“赛特”,但这并非是《圣经》中亚当与夏娃的第三个儿子,而是在诺斯替体系中由“光明天使”所创造的原型存在,他被称为“光之亚当”,代表着灵性完美的起点。学者詹姆斯·鲁滨逊在《诺斯替经典集》中指出,这个天使所造的赛特不具备亚当的血统,而是一种纯粹的灵性投影。赛特的后裔——完美者,在洪水来临时被云光包裹、从世界消失,他们的下落在文献中暗示,可能曾出现在所多玛地区。这一传说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被毁灭的城市,是否曾是某种特殊族群的聚集地。

这些完美种族不依靠血肉繁衍,他们是光之赛特的灵性后裔,代表着与堕落世界截然不同的秩序。他们的逃生方式并非建造方舟,而是离开洪水必达之层级,仿佛被从物质世界中提取,暂时封存于另一个空间。这种神秘的叙述贯穿了诺斯替思想的核心:物质世界本质堕落,而真正纯洁的族群早在洪水前就被移除。赛特后裔的存在,引发了关于是否存在另一个更早种族的疑问,他们或许参与了全球性灾变,却不属于人类,也不属于堕落者,他们的故事可能仍埋藏于“创世记第六章”的阴影之下。


第五章:多文明中的洪水共通结构

无论翻开哪一本古老文明的记忆,洪水总似乎深深刻在世界集体潜意识中。从苏美尔、希腊、印度到希伯来,甚至远东与美洲的古代神话中,都存在着突如其来的大洪水、一位提前得到神谕的幸存者、一艘象征生命延续的方舟,以及洪水后的重建传说。

虽然名称各异、语言不同,但这些故事的结构几乎一致:神谕传达、方舟建造、洪水爆发、登上高山、文明重启。除了幸存者,共同的还有“非人族裔”的存在——在苏美尔有安努那齐与半神王族;在印度有神与阿修罗的混血;希腊传承了泰坦与英雄的神人融合;中国传说中则见伏羲、女娲那半人半蛇的神明;而在《圣经》中,则记载了神的儿子与人的女儿所生的尼菲林。他们不仅未被洪水完全毁灭,还成为后来部分族群的始祖,甚至在某些传说中被视为教导人类的神秘存在。

这些共通的结构和细节,或许正指向同一次史前洪水事件——一次有组织的“重启”,由高等存在安排的一场文明转移计划。洪水传说中不仅仅涵盖人类存续的故事,更回响着神、巨人、半神血统的奥秘,其谜团从未离开人类的集体记忆。


终章:谜团未完与未来探索

在《被遗忘的历史·第二季:史前黄金世代》的叙述中,我们从堕落天使的起源讲起,追踪了黑头人文明的诞生与阿努那齐的阴影,也走进《山海经》,探寻了女娲与伏羲的神话身份;越过金字塔、古埃及,寻觅伊西斯与东方龙族的共同源流;回顾亚特兰蒂斯的余烬,从杰尔伽美什的传说中拼凑出尼菲林真实轮廓……

而这一切,仅仅是进入更深谜团的入口:那些未被消逝的血统、那些未被记录的名字,依然在沉默中延续。

接下来的第三季,我们将开启《被遗忘的历史系列:亚衲族的后裔、血脉与契约》。我们将走入洪水之后的世界,追寻那些被精心掩盖的族谱与盟约,解读那穿越时空、永不消逝的古老血脉——那些或潜伏在世界某个角落,或已经与我们共存、外表看似无异但内在不同的存在。


Share This Article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