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着19世纪的历史印记,排屋建筑,或称店屋,通常为两至三层楼高的联排式住宅。它们是集住宅与商业于一体的多功能住宅,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提供了理想场所。这些店屋曾是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亚洲地区建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逐渐取代了它们。如今,店屋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为我们揭示了昔日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独特方式。
1. 店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南方
新加坡福建街上的店屋,见证了19世纪90年代中国移民在此落地生根的历史。
店屋的设计灵感源于中国南方城镇和城市中常见的“唐楼”。这种建筑类型在19世纪的东南亚和香港蓬勃发展,这与来自中国南方的移民涌入密切相关。位于台湾海峡附近的泉州是现今东南亚约六百万华人后裔的祖籍地。他们的祖先多为贫困劳工,他们在19世纪来到东南亚,寻找更好的生活。这些移民家徒四壁,只能在狭小的空间里安家落户。这些混合用途的住宅通常拥挤不堪,住着大家庭,环境卫生条件差。许多人为了逃避中国当时战乱和政治动荡的困扰,最终在东南亚定居下来。
2. 店屋的建筑风格多元
马来西亚槟城乔治市的店屋,体现了1840年代至1900年代流行的“南中国折衷主义风格”。
随着移民社区的壮大,他们的居住地逐渐呈现出独特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新加坡被称为“早期店屋风格”,在马来西亚被称为“南中国折衷主义风格”,流行于19世纪40年代至1900年代。这些店屋由移民使用当地材料建造,低矮而紧凑,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通常采用木质窗户,装饰简约。通风口是店屋的重要设计元素,以适应热带气候。这一时期的店屋通常体积较小,为单层建筑,屋顶呈倾斜状,后部设有厨房。
3. 店屋是东南亚建筑的标志性特征
新加坡芽笼的店屋,色彩鲜艳,充满活力。
如今,店屋依然遍布东南亚各个地区,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它们通常采用纵深狭窄的设计,一排排联排式住宅沿街而立。虽然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已经成为城市天际线的主角,但店屋仍然被保留在少数几个街区。在新加坡,许多店屋位于市中心和岛屿东部地区。槟城和马六甲则是马来西亚保存最完好的店屋所在地。在印度尼西亚,中国风格的店屋在泗水、棉兰、丹格朗和三宝垄等地依然十分常见。
4. 香港的“唐楼”店屋
香港的“唐楼”店屋,见证了19世纪的历史。
在香港,矗立于摩天大楼之间的历史店屋或唐楼依然可见。这些唐楼拥有装饰柱、独特阳台和拱形窗户等历史特征。它们位于九龙和湾仔等热门地区,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与东南亚的店屋不同,香港的唐楼可以高达六七层,因此也被称为“楼梯楼”。如今,一些唐楼被改造成艺术空间、唱片店和时尚咖啡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标志性建筑年久失修,面临拆除的命运。
5. 法规曾对店屋的某些特征提出要求
1920年代至1950年代,新加坡店屋的“五尺廊”,为行人遮挡烈日和暴雨。
1931年建成的香港旺角四层唐楼。
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新加坡的店屋受法律规定必须设有“五尺廊”。五尺廊,即店屋前部的遮蔽走廊,为行人遮挡热带的烈日和暴雨。这一设计理念源于1822年新加坡创始人莱佛士爵士制定的城市规划,他要求每栋房屋都必须“在街道两侧设有特定深度的阳台,作为持续遮蔽的通道”。顾名思义,五尺廊的最小宽度为五英尺,为店主展示商品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同时,也为流动商贩,例如流动理发师或算命师,提供了摆摊的空间。
在香港,1903年政府在鼠疫爆发后出台了一系列新法规。为了确保充足的采光,所有唐楼都被要求建造光井和更大的窗户。同时,建筑高度被限制在四层楼,这一规定在二战前得到广泛应用。这些法规也禁止了背靠背的建筑,规定建筑立面为15英尺,建筑后部必须设有6英尺的巷道。到了20世纪20年代,政府开始将钢筋混凝土作为唐楼的主要结构材料。这使得唐楼能够建造出阳台和凹陷式阳台,为室内空间带来更多光线。
6. 店屋的立面是融合了多种风格的艺术作品
19世纪90年代,新加坡海峡华人店屋,装饰精美,风格独特。
在东南亚热带地区,店屋采用了屋檐和百叶窗等建筑特征,以适应炎热的气候。这些特征源于马来传统民居,即“甘榜”,指村庄。19世纪后期,中国移民社区的迅速发展也反映在店屋的立面上。这种被称为“中国风”的风格,通常用中国神话或文字装饰店屋的外观。装饰元素包括民间传说、花卉,以及中国文化中常见的龙和凤凰。充满活力的娘惹文化也影响了店屋的设计,五彩缤纷的瓷砖铺砌在店屋地板上,上面绘有花卉图案。
7. 一些店屋的立面明显受到欧洲建筑的影响
2010年新加坡的一排店屋,装饰着来自欧洲和日本的精致瓷砖。
西方帝国主义在亚洲多个国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文化影响也延伸到建筑领域。罗马式的拱门、柱子、栏杆和女儿墙在许多殖民时期的店屋中随处可见。20世纪30年代以后,装饰艺术风格开始在亚洲流行起来。这包括屋顶上常见的锯齿形阶梯式图案,以及上海灰泥的使用,这种材料由卵石和碎大理石制成。来自欧洲和日本的精美瓷砖也装饰着店屋的外观。二战后的艺术运动,如野兽派,也影响了亚洲许多店屋的建筑风格。后来,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建筑师更注重功能性,而不是过去时代以装饰为主的元素。
8. 一些店屋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
2017年,马来西亚槟城乔治市的店屋。
2008年,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和槟城乔治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这一殊荣肯定了马六甲和乔治市保存完好的多元文化遗产,并将它们誉为完好保存的城市中心的典范。特别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到了这两个城市“种类繁多的店屋和联排房屋”,展现了这种建筑类型的历史发展,一些店屋甚至融入了荷兰和葡萄牙的影响。如今,马六甲和乔治市是游客和商业开发商青睐的热门目的地,许多店屋获得了保护地位。
9. 店屋是价值连城的优质房产
新加坡乌节路翡翠山,保存完好的店屋,位于市中心核心地段。
如今,历史店屋作为豪华住宅和商业空间备受欢迎。槟城乔治市的一栋店屋的售价可达800万马来西亚林吉特,约合170万美元。在土地稀缺的新加坡,历史店屋更是珍贵且价格不菲的房产。2023年,一位中国投资者以8000万新元(约合59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市中心的一排六栋店屋,成为当年最引人注目的交易。据估计,新加坡共有约6500栋店屋获得了保护地位。由于价格高昂,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负担得起店屋。新加坡的大多数居民居住在政府补贴的公共住房公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