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个世纪以来,贝多芬“永恒的爱人”身份一直萦绕在人们的脑海里,吸引着无数音乐学家的探究。电影《永恒的爱人》也曾试图揭开这个谜团,但最终却陷入了误区。
关于贝多芬信件中提到的这位女性,人们提出了许多猜测。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个名字逐渐脱颖而出,成为所有证据(大多是间接证据)指向的焦点人物。
致“永恒的爱人”的信
“我的天使,我的全部,我的自我——今天只说几句话,用铅笔(你的铅笔)——明天我的住处才能确定。”这封贝多芬的神秘信件是这样开头的。
这封原信(点击此处查看英文版)是用铅笔写成,寄给了一位贝多芬与之有浪漫关系的未知女性。她被称作贝多芬的“永恒的爱人”。然而,信中没有提到地点和年份,只有两个日期——7月6日和7月7日。通过信纸上的水印,研究人员推断出信件写于1712年。专家们也一致认为,贝多芬是在捷克共和国的捷普利采(Teplice)写下这封信的,当时他为了治疗正在当地一个温泉疗养地休养。
贝多芬从未寄出这封信。他的朋友兼秘书安东·申德勒(Anton Schindler)在贝多芬的个人物品和银行文件的一个秘密抽屉里发现了它。此外,这封信表明,贝多芬和收信人之间存在着面对面的浪漫关系,两人也通过书信往来。就像贝多芬的音乐一样,这封信也充满了爱与思念、分离与期盼重逢的情绪。
寻找贝多芬“永恒的爱人”就像解开著名艺术品盗窃案的谜团——究竟是谁偷走了贝多芬的心?这就像开膛手杰克的案件一样,他的身份至今仍然是个谜团。但这个谜团要浪漫得多!“永恒的爱人”的身份至今仍未解开,但有强烈的(间接)证据指向特定的候选人。所有的线索都指向她,但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知道贝多芬的“永恒的爱人”是谁。
电影和音乐的灵感来源
需要注意的是,著名电影《永恒的爱人》中所描绘的事件将贝多芬的嫂子约翰娜·冯·贝多芬(Johanna van Beethoven)塑造成“永恒的爱人”。大多数音乐学家(包括我自己)都拒绝了这一说法。贝多芬在与约翰娜·冯·贝多芬争夺侄子的监护权方面陷入了一场漫长的法律诉讼。贝多芬与约翰娜之间的关系也很糟糕,甚至可以说是仇恨。
加里·奥德曼(Gary Oldman)的表演激情澎湃,令人感动,但嫂子与贝多芬的道德准则背道而驰!出于对已婚女性及其家庭的尊重,贝多芬不会追求已婚女性。
除了电影之外,这封信也启发了一部男低音(或女中音)与钢琴三重奏伴奏的歌曲集。加拿大作曲家詹姆斯·K·赖特 (James K. Wright) 在他2012年的作品《致永恒的爱人》(Briefe an die unsterbliche Geliebte/Letters to the Immortal Beloved)中将这封著名信件的节选谱成了音乐(见上视频)。如果你仔细听,你会在上面的表演中听到贝多芬作品《慢板曲》(Andante Favori)WoO 57的开头音符。据说这个主题的开头音符以一种模仿约瑟芬(Josephine)名字发音(Jo-se-phi-ne)的方式组合而成,在整首作品中重复出现。
接下来,我们将考虑最有可能被认定为“永恒的爱人”的候选人。
被排除的“永恒的爱人”候选人
尽管我们都喜欢解开谜团,但三位候选人——特蕾莎·马尔法蒂(Theresa Malfatti)、伊丽莎白·雷克尔(Elisabeth Röckel)和朱丽叶塔·吉奇亚尔迪(Julie Guicciardi)——都不是“永恒的爱人”。
特蕾莎·马尔法蒂 (1782-1851)
特蕾莎·马尔法蒂是贝多芬医生的女儿,贝多芬曾经向她求婚,但她拒绝了。她是贝多芬的学生,也是一位技艺精湛的钢琴家,贝多芬曾将他的许多作品寄给她练习。
在贝多芬的一生中,没有名为“爱丽丝”的女性,因此,作品《献给爱丽丝》(Für Elise)WoO 59可能献给了特蕾莎。这个标题归功于19世纪的学者路德维希·诺尔(Ludwig Nohl),他声称曾在手稿上看到这个标题。贝多芬在1810年4月创作了这首作品,当时他正爱着特蕾莎。她拥有贝多芬手写签名的原稿。
伊丽莎白·雷克尔 (1793-1883)
据音乐学家克劳斯·马丁·科皮茨(Klaus Martin Kopitz) (德语文章) 的说法,伊丽莎白·雷克尔“可能”也是贝多芬作品《献给爱丽丝》的收件人。至于这首作品是如何以及为什么到了特蕾莎·马尔法蒂手中的,则是另一个谜团,留待他日再解。贝多芬爱上了伊丽莎白,但她于1810年4月在班贝格订婚。
在贝多芬去世前的最后几天,她和丈夫约翰·内波穆克·胡梅尔(Johan Nepomuk Hummel)多次去看望贝多芬。他们还剪下了贝多芬的一绺头发,现在存放在圣何塞州立大学的贝多芬中心。不幸的是,与其他真正的头发相比,这绺所谓的希勒头发现在被存放在仓库里,并非真品。
朱丽叶塔(朱丽)·吉奇亚尔迪 (1782-1856)
贝多芬几乎要和众多他爱过的女人中的一个结婚,而这一次,女方也欣然同意。但其中一位家长,据推测是她的父亲,不同意这桩婚事。又一次,贝多芬和贵族之间的阶层差距破坏了他的计划。贝多芬将著名的《月光奏鸣曲》,作品27号第2号献给了朱丽叶塔·吉奇亚尔迪。
钢琴家兼指挥家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认为,第一乐章是贝多芬对与这位伯爵夫人无法实现的结合的告别信和葬礼进行曲。其他一些人,如保罗·金(Paul King)也认同这种观点。他解释了第一乐章中的葬礼进行曲元素,这些元素来源于莫扎特的《唐璜》,并解释了这些元素与奏鸣曲第一乐章之间的关系。
最有可能的“永恒的爱人”候选人
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三位候选人——她们都不符合要求——还有三位非常有可能的候选人。她们都在贝多芬的生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与他保持了长达数年的深厚友谊。
安东妮·布伦塔诺 (1780-1869)
贝多芬是布伦塔诺家族的密友,安东妮·布伦塔诺曾被认为是“永恒的爱人”的合适人选。然而,她也是一位已婚妇女,她的丈夫弗朗茨·布伦塔诺(Franz Brentano)也是贝多芬的财务顾问。据说她身体不好,贝多芬经常在她房间门口弹奏钢琴来提振她的精神。
这封信写成的时候,安东妮人在布拉格,但没有证据支持这种说法。贝多芬将《迪亚贝利变奏曲》,作品120号献给了她。他可能也为她创作了歌曲集《致远方爱人》(An die fern Geliebte),作品98号。安东妮的女儿马克西米利安(Maximiliane)是《钢琴奏鸣曲第三十号E大调》,作品109号的献词对象。请记住,这是贝多芬的三首最后钢琴奏鸣曲之一,创作于他完全失聪的时候。
贝蒂娜·布伦塔诺(冯·阿尼姆)(1785-1759)
贝蒂娜·布伦塔诺是弗朗茨·布伦塔诺的同父异母妹妹,也是一个可能的候选人,但贝多芬一生只给她写过一封信。贝蒂娜绝对是浪漫主义时期一个光芒四射的人物,她迷住了人们的想象。布伦塔诺小姐是一位富有创造力的天才,她创作了动人的歌曲,唱得美妙动听,她还是一位慈善家和社会正义斗士,为弱势群体发声,她的才能从绘画到雕塑无所不能。
她和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也是贝多芬的朋友)有过短暂的友谊,并且与弗朗茨·舒伯特、卡尔·马克思和格林兄弟交往。尽管她拒绝了贝多芬的追求和求婚,但她很乐意成为贝多芬的缪斯女神。她的婚姻生活幸福美满,并育有七个孩子。
约瑟芬·冯·布伦斯维克 (1779-1821)
约瑟芬从未听从她姐姐特蕾莎在涉及路德维希·冯·贝多芬的问题上的建议。在19世纪,与平民交往是不可想象的。如果约瑟芬在她丈夫约瑟夫·冯·戴姆伯爵(Count Joseph von Deym)于1804年去世后与贝多芬继续交往,她将失去对四个孩子的监护权。在成为寡妇后,她与贝多芬的友谊加深了,但她无法忍受失去孩子的想法。因此,他们的关系停留在友谊的轨道上,没有更进一步。同年,贝多芬为约瑟芬创作了《献给希望》(An die Hoffnung),作品94号。
她在1810年再次结婚,但婚姻再次不幸福。这一次嫁给了爱沙尼亚男爵克里斯托弗·冯·施塔克尔贝格(Christoph von Stackelberg),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三年。约瑟芬和男爵育有三个孩子。一些人推测,她的女儿米诺娜(Anonym,德语意为“匿名”)是贝多芬的私生女——稍后我们将详细讨论这一点。男爵第三次强行从她身边带走了她的孩子。
约瑟芬与一位名叫安德里安(正式名称为卡尔·爱德华·冯·安德雷汉-韦尔堡,Karl Eduard von Andrehan-Werburg)的数学老师育有第八个孩子。他同样也获得了约瑟芬孩子的监护权。考虑到施塔克尔贝格给约瑟芬带来的所有创伤——第一任丈夫的去世、失去所有孩子的监护权以及她糟糕的健康状况——她于1821年去世。
我们可以推测,贝多芬的最后两首钢琴奏鸣曲,《作品110号(奏鸣曲第三十一号A-flat)》和《作品111号(奏鸣曲第三十二号C小调)》是对约瑟芬的追思——它们创作于她去世的那一年。这两首最后的奏鸣曲中可以听到1803年至1804年创作的《F大调慢板曲》,作品WoO 57的一些片段。
约瑟芬·冯·布伦斯维克是“永恒的爱人”吗?
我们掌握的大部分证据都指向约瑟芬·冯·布伦斯维克。音乐学家丽塔·斯特布林博士(Dr. Rita Steblin)提供了证据,证明约瑟芬·冯·布伦斯维克是最有可能的“永恒的爱人”。以下是她的论点和证据的简要概述:
- 贝多芬在他的信中提到了一个地点“K”——历史学家认为,这个地方可能是卡尔斯巴德,今天被称为捷克共和国的卡罗维发利。约瑟芬也在这封信写成的时候也身处这个小镇。
- 所谓的“A vs ST”之争。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一位名字以A开头的女性,但没有找到。丽塔·斯特布林指出,这可能是抄写员的错误。贝多芬的手写体有时让人难以理解,也许抄写员把“St”误写成了“A”。如果你将其读作“St”,它就是施塔克尔贝格(Stackelberg)的缩写(就像“K”代表卡尔斯巴德一样)——约瑟芬的丈夫,贝多芬称他导致了一切的毁灭,即他们的关系和她的健康状况。下面的A和S/St插入摘自马克斯·昂格尔(Max Unger)的研究,该研究帮助研究人员破译了贝多芬的手写体。
- 贝多芬从未遵守1812年7月3日与瓦尔哈根·冯·恩塞(Varnhagen von Ense)在布拉格的约会,并在一封信中表示道歉。然而,他确实在当天与“永恒的爱人”见面,因为她当时也在城里……信是三天后,也就是7月6日写的,并提到了布拉格和捷普利采之间的旅行。贝多芬和约瑟芬相遇并写下这封信的九个月后,米诺娜出生了。
- 在许多情况下,贝多芬的用词和写作风格与他以前写给约瑟芬的信件相符,这使得她成为最有可能的候选人。
考虑到以上因素,约瑟芬·冯·布伦斯维克最有可能就是“永恒的爱人”。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证据,丹尼尔·亚当·马尔茨(Daniel Adam Maltz)和丽塔·斯特布林博士在古典蛋糕(ClassicalCake)上的对话提供了一个引人入胜的讨论。斯特布林博士还在音乐学期刊《奥地利音乐杂志》(Österreichische Musikzeitschrift)(德语)上记录了她的发现。
我们对“永恒的爱人”完全确定吗?
既是,也不是。所有证据都指向约瑟芬·冯·布伦斯维克。贝多芬在其他信件中的写作风格和用词表达了对约瑟芬的同样热情。即使没有日记条目或信件等确凿的证据来确认她的名字,我们也可以肯定地猜测,她确实是“永恒的爱人”。在有更多的证据来驳斥或证实她的“永恒的爱人”身份之前,我们只能认定是她。丽塔·斯特布林博士提出了一个强有力的论据,她对这个古老问题的全新视角确实推动了关于“永恒的爱人”的研究。目前,我们只能认定是约瑟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