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获取知识的每一次尝试中都潜藏着一些根深蒂固的旧观念,它们蛰伏在我们脑海的角落里,随时准备伏击我们的推理,在不经意间让我们得出结论。信念偏差指的是这些旧观念影响新信息,将后者塑造成自己的形状,并阻碍任何进步的时刻。通过了解我们的旧观念如何干扰我们的认知,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比我们愿意承认的更多时候,我们倾向于只相信我们想相信的东西。
什么是信念偏差?
信念偏差是一种认知偏差,我们根据一个论点的结论听起来对我们而言的真实程度来评估它的有效性。无论知识主张在逻辑上是有效还是无效,我们的旧观念决定了它看起来有多么可信。信念偏差被认为是一种推理错误,我们的现有信念干扰我们对知识的评估,也是认知心理学领域最早发现的认知偏差之一。这种推理错误特别扰乱了我们进行三段论推理的能力——从两条或多条前提中得出逻辑结论。
考虑以下例子。从前提 (1) “所有健康的人都会锻炼” 和 (2) “约翰锻炼” 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约翰是一个健康的人”。尽管这个结论似乎可信,因为我们将体育锻炼与健康联系在一起,但这个论证在逻辑上是无效的。约翰并不一定因为锻炼而健康,他很可能非常不健康。论证中没有任何内容能证明结论,但因为它听起来可信,我们把它接受为真。前提 (1) 指出锻炼是健康的一个条件,而不是健康是锻炼的一个条件。
这个论证是一个被称为 肯定后件谬误 的逻辑谬误。就像我们对约翰健康状况的评估一样,信念偏差可能会扭曲我们对自身、世界甚至我们最关心的事物的知识的评估。无论是否有充分的证据支持,我们都会相信我们认为可信的东西。实际上,我们的旧观念将我们对知识的接受限制在我们已经知道和相信的范围之内。
信念偏差的意义何在?
信念偏差的意义在于它如何决定我们的知识和决策。信念偏差导致我们接受看似可信但无效的知识,并拒绝看似不可信但有效的知识。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我们的认知,在极端情况下,会导致错误的世界观和自我形象。通过根据我们已经相信的东西匆忙得出结论,我们冒着被引导做出不受欢迎的决定的风险。
这在政治话语中尤其明显,因为一个极端和不公正措施的论点被 证明 是正确的,因为它诉诸于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在这里,信念偏差可能会导致人们接受论证,而不考虑它的逻辑有效性或不道德性。在个人层面上,信念偏差可能会影响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决定,因为你认为是真实的知识会影响你所有的决定。当这些知识被扭曲时,你可能会对你在乎的事做出错误的决定。
信念偏差的原因是什么?
一个关于信念偏差的突出解释是双重加工理论。根据该理论,我们拥有两种不同的心理过程——隐性和显性,也称为系统 1 和系统 2。系统 1 隐性过程被认为是自动的。据心理学家约翰·巴格 (John Bargh) 称,它是自动化的,因为它是非故意的、无意识的、不可控制的,并且高效(即需要最少的认知资源来运作)。系统 1 包含我们隐性的知识体系,包括我们的旧观念。
系统 2 显性过程指的是我们有意识和有意的顺序理性思维能力。它是一个基于规则的分析系统,是我们最近进化出的 逻辑思维 能力的来源。与系统 1 不同,系统 2 需要更多认知资源,因此速度更慢。
据认知心理学家乔纳森·埃文斯 (Jonathan Evans) 称,双重加工理论“本质上假定了一个大脑中有两个思想,一系列实验心理学证据表明,这两个系统为了控制我们的推论和行为而竞争”(埃文斯,2003 年)。信念偏差通常被解释为系统 1 在这种认知竞争中认知上战胜系统 2 的时刻,导致推理错误。当一个人必须在时间压力下得出结论或做出决定时,这种情况更有可能发生,因为我们的隐性推理过程比我们有意识和有意的理性过程更高效且更快。
所以,下次你需要做出重要的判断或决定时,请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