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书》是一篇篇幅短小但内容强大的书信,与《箴言》有相似之处。作者写信给犹太裔读者,指导他们处理各种问题,并鼓励他们在苦难中坚定不移。他对困难时期的看法是,它们为成长和增强信仰提供了机会,这一观点与斯多葛哲学产生共鸣。他还谈到了公平与公正,并警告了可能导致信徒误入歧途的各种危险。这封书信中最严厉的警告之一是针对富人,指出了剥削他人的可能性,这种行为可能为个人带来短期利益,但毫无永恒价值。
作者和时间
根据信件中精妙的希腊语,作者必然受过良好教育,或者借助了抄写员(秘书)。传统认为作者是雅各,是耶稣的兄弟,但更有可能的是亚勒腓的雅各,也被称为小雅各,他是耶稣的堂兄,而不是兄弟。在犹太文化中,通常把堂兄称为兄弟。不可能是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因为希律王在公元 41 年至 44 年之间将他处死了。
《雅各书》的写作时间很早,大约在公元 40 年代后期到 50 年代初期。一些学者推测雅各在耶路撒冷会议和加拉太争论之前写了这封信。它是圣经正典中最早的作品之一。
历史背景
从《雅各书》1:1 中,我们了解到作者的目标读者是犹太人,因为他写信给“分散在各地的十二支派”。雅各使用的词汇表明,读者熟悉犹太教,但尚不清楚他是否写信给纯粹的基督徒群体,还是写信给犹太裔人士,其中一些人是基督徒,而另一些可能是犹太教信徒。这两个群体在早期基督教中有时会一起崇拜。
一些学者认为雅各写这封信是为了反驳保罗关于称义的观点。其他人则拒绝这一观点,声称雅各提出的关于信仰与行为之间关系的论点与保罗无关,也不与保罗的教导相矛盾。
《雅各书》让读者想起旧约的《箴言》。它以简洁的文字,就各种主题阐述了普遍适用的智慧。
结构
问候语(《雅各书》1:1)
《雅各书》的开头简洁明了。作者表明自己的身份和读者对象,并说:“问候你们。”
信仰与智慧(《雅各书》1:2-18)
这些经文体现了雅各对人生中逆境的斯多葛态度。他理解并教导基督徒,每种境况都蕴含着益处。
听道行道(《雅各书》1:19-27)
雅各解释说,听道应该伴随着行道。听道必须产生影响,并导致行动上的改变。他主张在行动中实践信仰。
信仰与行为(《雅各书》2:1-26)
承接上一节,雅各解释说,没有付诸实践的信仰就是死的信仰。
舌头(《雅各书》3:1-12)
关于信仰的这一永恒教导,在雅各写这封信时就已具有现实意义,如今也依然适用。不能控制自己所说的话,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从上头来的智慧(《雅各书》3:13-18)
雅各将人固有的自私与自利与从上帝而来的智慧进行对比。
警告与劝勉(《雅各书》4:1-5:6)
承接之前的内容,雅各现在对世俗和自夸发出警告。他还警告富人不要剥削穷人。
忍耐与祷告(《雅各书》5:7-20)
雅各鼓励读者坚持忍耐,并提供了一份祷告。
主要主题
各种警告
《雅各书》包含多个警告。第一个警告是反对偏袒(2:1–13),第二个警告是反对自夸(4:13–17),第三个警告是反对富人的恶行(5:1–6)。
智慧与言语
雅各在他的书信中探讨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舌头的使用。他将舌头比作船的舵。虽然很小,却能引导方向。他关于这个问题的建议是永恒的。
试炼与诱惑
那些因试炼和诱惑而感到沮丧的信徒需要阅读《雅各书》,以了解他们应该持有什么样的观点。雅各将其视为通往坚定不移和最终完美之路。
信仰与行为
雅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信仰与行为之间的联系。行为无法救赎,但没有行为的信仰就是死的。由此可见,源于信仰的行为没有救赎的功劳,而是说明信仰是真挚的。
重要节选
《雅各书》1:2-4
“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能生出忍耐。 忍耐也当作成全,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乏。”
雅各在他的书信中毫不犹豫地进入神学问题。由于他的读者面临着挑战,他首先表明信徒在试炼和苦难中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应该将其视为一个在精神上变得更强大的机会。
《雅各书》2:14
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呢?信心能救他吗?
《雅各书》2:20
无知的人哪,你愿意知道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吗?
《雅各书》2:22
你看,信心是与他的行为一同作成工,信心因着行为才得成全。
《雅各书》2:24
可见人得救是因着行为,不是单靠信心。
《雅各书》2:26
因为正如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
关于信仰与行为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经文完美地解释了基督教信仰如何在行为中表现出来。行为表明信心是真挚的。引文之间省略的经文包含了证明雅各想要表达的观点的例子。
《雅各书》3:4-6
“看哪,船虽然很大,又被猛风吹着,却用很小的舵,随掌舵者的意思转动。 舌头也是这样,虽然是个小小的肢体,却夸大其词。看哪,一点儿火能点着多大的树林!舌头也是火,在我们百体中,是个不义的世界,能污秽全身,也能点着生命的轮子,它自己也被地狱所点着。”
雅各关于舌头的论点是强大而永恒的。它揭示了所有文化中人们面临的普遍挑战,即控制自己的言行。
《雅各书》4:10
“你们要在耶和华面前自卑,他就必叫你们升高。”
雅各强调的这一原则在许多圣经人物的生活中都有体现。它代表着一种普遍的原则,反对人类追求自身利益的倾向。
《雅各书》5:1-3
“富足的人哪,你们要哭泣哀号,因为你们的苦难临到你们了。 你们的财物朽坏了,你们的衣服也虫蛀了。 你们的金银都长了锈,这锈要作你们的见证,必如同火一样吞吃你们的肉。你们积蓄了末日的财宝。”
这些严厉的话语令人震惊。它警告那些过度依赖财富而不是依赖上帝来寻求安全感的富人。在这些经文之后不久,雅各提到了有些人为了获得财富而采取的剥削手段。他呼吁社会公正,给予每个人应得的份额。他指出,尘世的财富并不能转化为天上的财富。因此,这是一种糟糕的投资,因为它无法超越今生。
当代意义
《雅各书》是圣经中最适合当代人的书信之一。它探讨了许多永恒的议题。其中一些涉及神学问题,而另一些则涉及基督教的实际生活。他对信仰与行为之间相互作用的解释纠正了那些声称行为在救赎中没有作用的人的神学观点,同时表明行为虽然没有增加功劳,但体现了信心的质量和真挚性。
这封书信探讨了诸如剥削的危险和在对待雇员时社会公正的重要性等实际问题。它还讨论了言语,并劝诫人们避免可能造成冒犯并传播仇恨和不满的言语。这封书信在挑战和试炼时期提供鼓励,解释说对这些现实生活的正确心态会影响我们是否将其视为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