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三书简
《约翰三书》(又称《三约翰》) 是新约中最短的书卷,原文希腊语只有 219 个词,但其节数比《约翰二书》更多。它也是新约中唯一一本没有提到 “耶稣” 或 “基督” 的书卷,尽管它在使用 “ὀνόματος” (Onomatos) 一词时暗示了基督,该词的意思是“名字”。传统认为该书是使徒约翰写的五本书卷之一,其他四本是《约翰福音》、《约翰一书》、《约翰二书》和《启示录》。
作者和日期
《三约翰》与其他两卷署名为“约翰” 的书信出自同一作者几乎毫无疑问。作者自称为 “长老”,正如《约翰二书》的作者一样,其写作风格和主题也与 《约翰一书》和《约翰二书》非常相似。《三约翰》和《约翰福音》使用的语言相似也表明了这一点。
最早现存的有关《三约翰》的资料对其真实性提出了质疑。奥利根、优西比乌斯和亚历山大的教宗狄奥尼修斯都对《约翰二书》和《约翰三书》有所保留。然而,杰罗姆则相信约翰的书信都是由这位亲爱的使徒写成的。大多数当代学者并不认为使徒约翰是作者。
历史背景
这位长老写信给一位名叫该犹的人,由于长老请他接待一些兄弟,而这些兄弟很可能是传教士,因此该犹似乎很有钱。该犹还在自己家里接待了当地教会,很可能担任他们的长老,这就是约翰与该教会领袖分享他担忧的原因。该犹可能是在约翰的服侍下皈依的,因为作者称他为自己的孩子之一(《三约翰》4)。
圣经在其他新约书卷中提到了四个人名叫该犹。两个人是保罗的同伴,一个是来自马其顿(《使徒行传》19:29),另一个是来自特庇(《使徒行传》20:4)。保罗提到了一个名叫该犹的人,他在哥林多人中受了他的洗(《哥林多前书》1:14),并且在《罗马书》的末尾,他问候与他同住并在他家里面接待过教会的该犹(《罗马书》16:23)。约翰写信给的该犹不太可能是这其中之一。
约翰表达了他对丢特腓的担忧,丢特腓拒绝了约翰的权威,并想要自己拥有这种地位。他对约翰和他的同事在当地会众面前说坏话,并开始排挤那些欢迎他们的人离开教会。约翰表示,他将在下次访问时亲自处理此事。
根据《使徒宪章》,该犹被任命为庇耳伽摩的主教。这个说法是后期出现的,没有早期文件可以证实这一任命。目前尚不清楚《使徒宪章》中这一说法来源何处。
结构
问候(《三约翰》1-4)
约翰介绍了自己,并将这封信寄给该犹,不过从问候语来看,他可能是为了让所有聚集在他家里的成员都能公开阅读。
支持传教士(《三约翰》5-8)
约翰呼吁该犹和他的家庭教会接待那些经过他们城镇的传教士。他还要求他们支持他的同事,让他们继续在异族中传福音。
警告丢特腓(《三约翰》9-11)
约翰觉得有必要谈论一个该犹认识的当地会众中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对丢特腓的行为只是进行了警告,打算稍后亲自处理此事。
关于丢马的见证(《三约翰》12)
丢马很可能是会访问该犹的传教士之一。在早期教会,给传教士写推荐信是很常见的做法(见《罗马书》16:1-2、《哥林多后书》3:1 和《歌罗西书》4:7-8)。
《使徒宪章》声称约翰任命丢马为费城(今约旦安曼)的主教。
问候(《三约翰》13-15)
约翰希望很快能亲自拜访该犹和他教会的成员。
主要主题
支持传教士
公元 1 世纪后期,教会发展迅速。约翰请求该犹及其同信接待一些传教士,并为他们的旅程提供支持。当地基督教社区往往支持传教士的工作。传教士依靠异族人支持福音工作是不可想象的。
《三约翰》7 中的 “名字” 指的是耶稣基督,但其含义比名字更广泛。它也包含了品格和权柄。因此,“为名的缘故” 意味着,但并不限于,使命、福音信息、基督教的生活方式和信仰。
恶行
从约翰对丢特腓的描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自恋者。他拒绝任何可能挑战他在当地会众中权威的人。他控制着会众,甚至将那些欢迎可能在当地信仰团体中获得影响力的人的人赶出教会。
在之前的书信中,约翰试图处理教会中的问题,但丢特腓拒绝了约翰在该问题上的权威。有些人认为这封信是《约翰二书》,但这不太可能。如果对诺斯底主义教义,特别是对道成肉身论的警告被拒绝了,约翰很可能会提到它,并以更明确的措辞反对丢特腓。这种反对是教会领导层内部的社会政治问题,而不是神学问题。
见证
对其他同事的见证在早期基督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约翰认为有必要向该犹和他的会众推荐丢马。这是一种表达支持和验证他们使命真实性的方式。从本质上讲,这是为传教士的呼召和侍奉的合法性背书。
关键段落
三约翰 1:1
“长老写信给亲爱的该犹,我实在爱他。”
约翰与该犹之间的个人联系在他的问候语中显而易见。他非常关心自己服侍中皈依者的身体和精神福祉。他随后称他们为孩子,这恰如其分地描述了他像父亲一样关心自己的孩子。
三约翰 1:5-7
“亲爱的兄弟,你在凡事上帮助这些弟兄,就是外来的,他们为你的爱在教会中作了见证,你是行得好的。你若照神的意思,把他们送出去,你便是有益的。因为他们为名的缘故出去,不接受外邦人的资助。”
约翰称赞该犹和他的会众对那些初来乍到的人的待遇。他还呼吁他们支持他们继续的使命,因为他们被期望迁移到新的传教领域。
三约翰 1:9-11
“我曾写信给教会,丢特腓却不喜欢我们,就拒绝接待我们。所以我若去,必要提说他所行的事,就是用恶言毁谤我们。他不满足于此,自己还不接待弟兄,并且拦阻那些愿意接待弟兄的人,把他们赶出教会。亲爱的兄弟,不要效法恶,只要效法善。行善的出于神,行恶的未曾见过神。”
丢特腓的行为与作者在之前的书信中强调的无私和爱的基督教品格不符。他拒绝“弟兄”,也就是传教士,可能是因为他们挑战了他在当地信仰团体中的领导地位和权威。他似乎是一个独裁者,与教会长老应有的样子毫无相似之处。他的治理与仆人式领导毫无相似之处。约翰拒绝了它,将其与效法恶行相提并论,并暗示丢特腓并没有真正悔改,因为他“未曾见过神”。
三约翰 1:13-15
“我本来要写许多事给你,却不愿意用笔墨写,因为我希望快快看见你,我们就当面谈谈。愿平安与你同在!朋友们都问你安。你要向朋友们按名问安。”
再次,约翰对他的读者表现出的关爱和爱变得显而易见。他更喜欢与他们面对面进行个人交流。他希望自己的每个朋友都能得到他个人的问候,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品格和关怀程度。
当代意义
《三约翰》没有讨论神学问题,那么它有哪些当代意义呢?《三约翰》谈论了信仰团体内部互动的一些方面。
当代教会很少表现出《三约翰》中那种彼此深深的关爱和承诺。信徒之间的个人联系似乎比今天要密切得多。同样,基督徒也不总是像这封书信中那样对支持传教工作表现出承诺和个人参与。
不幸的是,许多教会的领导人表现出像丢特腓一样的专制特征。从约翰的建议中,读者可以学会如何辨别有缺陷的领导特质,并意识到它反映了未悔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