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印象派是一个多元而折衷的艺术运动,由一群艺术家组成,他们既玩味着印象派松散的笔触和光学效果,又在自己的风格道路上开拓进取。与这场运动相关的每一位艺术家都踏入了自己的未知领域,以各种新颖的视角思考和创作艺术,以适应现代时代。从文森特·梵高的表现主义绘画《星空》到保罗·塞尚的史诗般的《圣维克多山》系列,这些杰出的作品都在艺术史上这个意义重大的时期涌现,并最终定义了后印象派时代。
保罗·塞尚的《圣维克多山》,1890
圣维克多山,保罗·塞尚,1890年。资料来源:伦敦国家美术馆
在后印象派艺术家保罗·塞尚漫长而多产的艺术生涯中,他所描绘的众多主题中,圣维克多山无疑是最经久不衰的。他创作了36幅油画和45幅水彩画,以各种天气、从一个季节到另一个季节,描绘了这片普罗旺斯山脉独特的崎岖表面,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他对它依然充满着迷恋。如今,塞尚的《圣维克多山》画作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收藏中,每一幅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描绘着这片山脉。
塞尚的这些画作之所以如此激进,是因为他探索了如何通过充满活力的、多面化的笔触来捕捉这座山脉的感知结构和形式,而这些笔触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抽象和富有表现力。
塞尚有时甚至会留出原始画布的空白部分,探索一种故意不完整的审美,从而为 20 世纪初及其以后的富有表现力的、实验性的艺术实践铺平了道路。
乔治·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1884
大碗岛的星期天午后,乔治·修拉,1884-86,资料来源:芝加哥艺术研究院
法国画家乔治·修拉最具纪念意义的作品是他的巨幅绘画《大碗岛的星期天午后》,在这幅画中,他能够巩固自己实验性的点彩主义理念。这幅画的主题是修拉在巴黎郊外的一个绿树成荫的地区观察到的人们在星期天午后享受休闲时光,他们在阳光明媚的阳光下安静地晒日光浴,或在树荫下小睡。修拉根据一系列小型研究在画室里创作了这幅巨型画布,每一幅研究都让他得以仔细研究场景中的形体、体积和光线。
在最终的画面中,修拉用散落的细小点状笔触描绘了人物和周围的风景,将互补色并置在一起,从远处观看时,这些颜色在眼睛里混合在一起。最终的效果是对色彩相互作用如何影响形体、体积和空间的出色反映,它已成为艺术史上最受赞誉的画作之一。
文森特·梵高的《星空》,1889
星空,文森特·梵高,1889年。资料来源: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文森特·梵高的《星空》是史上最著名、最受赞赏的画作之一,也是后印象派时代的另一幅标志性杰作。他在1889年住在圣雷米·德·普罗旺斯附近的圣保罗精神病院期间创作了这幅非凡的画作,他将布满繁星的夜空重新想象成一个充满活力的色彩和光线的漩涡。在前景中,一棵摇曳的柏树在夜风中闪烁,在迷人的月光下形成一个火焰般的轮廓。
梵高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都对现实世界和想象领域之间的界限着迷,尽管他从未偏离虚构内容,但他对观察到的场景富有表现力、充满情感的解读却完全是原创的。这幅画捕捉了梵高对布满繁星的夜空的想象力的可能性,正如他写道:“仰望星空总是让我产生幻想。我问自己,为什么天空中的闪亮点不像法国地图上的黑点一样触手可及?正如我们乘坐火车前往塔拉斯孔或鲁昂,我们也乘坐死亡前往一颗星星。”
保罗·高更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哪里去?》,1897-8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哪里去?,保罗·高更,1897年。来源:维基百科
当法国艺术家保罗·高更创作这幅宏伟的作品时,他已经离开了巴黎,前往马提尼克岛的热带气候。这幅巨幅全景画面画在结实的麻布上,描绘了人和动物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的叙事序列,思考着生命的真正意义,提出问题而不给出答案。在远处,高更画下了马提尼克岛的火山山脉和海洋,探索了这片葱郁的环境如何成为象征性、寓言故事展开的梦幻般的背景。
这是高更所画过的最大幅画作,它展示了他对探索象征性、情感性主题的承诺,同时又将一只脚谨慎地放在了观察到的现实主义的阵营中。
## 后印象派:超越印象派的艺术革命
后印象派并非一个单一的艺术风格,而是对印象派的回应和拓展,它吸收了印象派的光影、色彩和笔触,却同时突破了印象派对客观描绘的局限,转向更加个人化、主观化的表现形式。这种艺术革新,为20世纪的现代艺术奠定了基础,也深刻地影响了西方艺术的发展轨迹。
## 探寻后印象派的思想之光
后印象派的艺术家们,并非只是对印象派进行简单的模仿,他们更是在探索艺术的本质和意义,以及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主观表达。他们试图用绘画语言传递出内心的情感、思想和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将个人情感融入到绘画作品中,从而赋予作品更深层的内涵。
## 探索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后印象派涌现出一批伟大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不仅是艺术史上的经典,更是在艺术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以下将对几位代表人物和他们的经典作品进行深入的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后印象派艺术的精髓。
### 1. 文森特·梵高:用色彩和笔触表达情感的狂热者
文森特·梵高是后印象派最伟大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艺术风格以其强烈的色彩和有力的笔触而著称。梵高的作品充满着激情和情感,他用鲜明的色彩和大胆的笔触,将自己内心的痛苦、狂喜、以及对生命的热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将主观情感和外部世界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树一帜的表现主义风格。
### 1.1 梵高的作品解析
* **《星空》 (The Starry Night)**:这幅画作是梵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充满着梦幻般的色彩和躁动的笔触,将夜空描绘成一个充满活力和动感的漩涡,展现了梵高对宇宙的无限憧憬和对生命的热情。
* **《向日葵》 (Sunflowers)**:在这幅作品中,梵高用鲜艳的黄色和橙色描绘了盛开的向日葵,表达了对生命的欢欣和对自然的热爱。
* **《自画像》 (Self-Portrait)**:梵高创作了大量的自画像,这些作品展现了他不断变化的外貌和内心的挣扎,也反映了艺术家对自我探索和精神世界的关注。
### 2. 保罗·高更:走向原始的象征主义者
与梵高不同,保罗·高更更倾向于用象征主义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原始文化的探寻。他试图用色彩和形式来象征生命、死亡、宗教和自然,从而展现出他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探索。
### 2.1 高更的作品解析
*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哪里去?》 (Where Do We Come From? What Are We? Where Are We Going?)**:这幅画作是高更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是一幅充满象征意义的大型绘画,描绘了一个原始部落的场景,用象征性的手法探索了人类生命的起源、意义和未来。
* **《黄色的基督》 (The Yellow Christ)**:高更用黄色描绘了基督的形象,象征着生命的希望和救赎,展现了高更对宗教和精神世界的思考。
* **《塔希提女人》 (Tahitian Women)**:高更对原始文化和异国风情充满着迷恋,他在作品中将塔希提岛上的女性描绘得充满着原始的美感和神秘的魅力。
### 3. 保罗·塞尚:几何结构的探索者
保罗·塞尚是后印象派中另一位重要的艺术家,他以其独特的几何结构和冷静的笔触而著称。塞尚试图用几何形式来表达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将自然世界分解成简单的几何形状,并用这些形状来重新构建画面,从而展现出他独特的视觉语言。
### 3.1 塞尚的作品解析
* **《圣维克多山》 (Mont Sainte-Victoire)**:这幅画作是塞尚的代表作品之一,他用几何结构和冷静的色彩描绘了圣维克多山的壮丽景色,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独特理解。
* **《苹果与橘子》 (Apples and Oranges)**:塞尚以静物画而闻名,在这幅作品中,他将水果描绘成简单的几何形状,展现了他在光影和色彩方面的造诣。
* **《浴者》 (The Bathers)**:塞尚的《浴者》系列作品展现了他对人体结构的探索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用几何结构和冷静的笔触,将女性的裸体描绘成一种纯粹的几何形态,展现了他对艺术形式的独特追求。
## 后印象派的遗产
后印象派对西方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为20世纪的现代艺术奠定了基础,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后印象派的艺术家们以其鲜明的个性、独特的风格和对艺术的深刻思考,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 结语
后印象派艺术是一场超越印象派的艺术革命,它不仅是艺术风格的转变,更是一次对艺术本质和意义的深刻探索。后印象派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和充满灵感的创作,为我们打开了通往艺术世界的一扇新的大门,让我们得以领略艺术的无限魅力和人类精神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