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坐落于欧洲大陆腹地,却鲜少出现在欧洲历史的中心舞台。然而,瑞士在现代欧洲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宗教改革到法国大革命再到1848年的革命浪潮,瑞士各州如何从分散的领土演变成一个成功的联邦国家,这是许多欧洲历史转折点中一个重要却又被遗忘的篇章。本文将探讨两个关键问题:瑞士是如何成为一个国家的?以及,瑞士是如何成为一个中立国家的?
起源:从凯尔特人到罗马帝国
高卢部落地图。资料来源:HubPages.com
瑞士的名字源自拉丁语“Confoederatio Helvetica”,意为“瑞士邦联”。这反映了瑞士深厚的罗马历史渊源。公元前58年,凯尔特人部落“赫尔维提人”在凯撒的命令下,占据了现在的瑞士地区,成为罗马帝国在莱茵河边防线的重要力量。直到公元4世纪末,阿勒曼尼人和勃艮第人入侵并在此定居,瑞士最终被法兰克人统治,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瑞士邦联的奠基:乌里、施维茨和下瓦尔登
鲁特利誓言,1291年,亨利·富塞利,1779-1781年。资料来源:维基百科共享资源
施维茨,位于阿尔卑斯山中央,是瑞士名字的起源,也是连接意大利和德国的重要贸易路线。教皇、皇帝、王子和公爵等不同势力都争相控制这条重要的贸易通道,而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当地领导人也不甘示弱。这种竞争催生了一个联盟,它最终演变成了瑞士。
历史学家兰道夫·丘奇和克莱夫·海德指出,一份1291年8月初的文献记载了乌里、施维茨和下瓦尔登三个州之间的联盟,即“旧瑞士邦联”。
如今,这份文件被认为是瑞士传统的建国基础,也让瑞士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共和国之一。尽管我们对1291年发生的事情了解甚少,但每年的8月1日,瑞士都会通过庆祝建国纪念日来纪念这一历史时刻。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瑞士邦联逐渐将现今瑞士的其他地区纳入其版图。在15世纪70年代,不断扩张的瑞士邦联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阻止了勃艮第公爵查理大胆的扩张野心。这个时期也诞生了著名的威廉·泰尔传说。
然而,15世纪也见证了瑞士城市和州之间的冲突。当时的州实际上是独立的国家。除了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期间短暂地统一统治之外,瑞士邦联直到1848年才拥有统一的政府和法律。
从军事强国到中立国
梵蒂冈教皇瑞士卫队,2018年。资料来源:维基百科共享资源
在哈布斯堡家族从维也纳统治欧洲大部分地区之前,他们本身就是瑞士贵族家族。瑞士邦联早期历史的很大一部分都与抵抗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有关。事实上,瑞士邦联在1499年的巴塞尔条约中战胜了哈布斯堡家族,获得了独立。这份独立将在1648年得到进一步确认。
瑞士邦联成为了一支日益强大的军事力量,与法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米兰和意大利北部的控制权。1515年的马里尼亚诺战役,法国军队彻底击败了瑞士军队,终结了其扩张的步伐。
1515年之后,瑞士坚持奉行中立政策,并与昔日的法国敌人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虽然瑞士邦联选择保持中立,但许多瑞士人成为职业士兵,作为雇佣军在世界各地服役。例如,一些瑞士军官在18世纪英国扩张印度势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瑞士士兵也成为包括教皇和法国国王在内的权势人物的精锐保镖。
瑞士与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左)和乌尔里希·茨温利肖像。资料来源:维基百科共享资源
1517年,马丁·路德在德国维滕贝格市发起了著名的“赎罪券”争议,开启了西方和中欧的宗教改革运动。路德的改革运动影响深远,与他并肩作战的宗教改革领袖中,就有两位与瑞士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日内瓦,法国传教士约翰·加尔文将这座城市变成了新教的堡垒。加尔文的影响力也让日内瓦获得了“新教罗马”的称号。
苏黎世则是瑞士本土宗教改革领袖乌尔里希·茨温利的故乡。茨温利从1519年开始在苏黎世崛起,并于1531年在卡佩尔战役中阵亡。
瑞士成为了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战场,两派之间的分歧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叶,并引发了多次暴力冲突。1529年、1531年、1656年和1715年,天主教和新教州之间分别签署了四项和平条约,即“土地和平”。
17世纪席卷中欧的三十年战争并未波及瑞士邦联。尽管瑞士各州允许士兵参加敌对阵营的军队,但瑞士邦联官方始终保持中立。然而,这场战争对瑞士的历史至关重要。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保证了瑞士邦联摆脱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获得了独立。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统治下的瑞士
法国军队在1799年9月的苏黎世战役中。弗朗索瓦·布肖,1835年。资料来源:法国历史博物馆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瑞士由13个德语州组成,并拥有一种被称为“盟约区”的二级政治管理体系。此外,还存在一种被称为“属地”的领土类型,指的是由州或盟约区控制的地区。最后,还有独立的日内瓦共和国和由普鲁士国王统治的纳沙泰尔公国。虽然条约将这些领土与瑞士邦联联系在一起,但它们都不是正式成员。
法国革命军队的入侵和拿破仑统治的数年时间简化了瑞士的版图。最初,法国支持在1798年建立一个瑞士共和国。1802-1803年,拿破仑通过“调解法”对瑞士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瑞士的州数增加到19个。
然而,法国的影响远不止改变瑞士的政治组织。改革也使这个松散的迷你国家联盟实现了中央集权。例如,这个时期首次承认了统一的瑞士公民身份,并引入了瑞士法郎这种通用货币。
但瑞士在这一时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例如,许多瑞士州在1799年法国、俄罗斯和奥地利军队之间的战斗中遭受了损失。拿破仑的征兵政策也极不受欢迎。
然而,瑞士人一直忠于拿破仑,直到他在1813年的莱比锡战役中战败。之后,许多瑞士领导人试图恢复旧瑞士邦联保护的传统特权。
维也纳会议与瑞士中立
维也纳会议雕刻,让-巴蒂斯特·伊萨贝,19世纪。通过维基百科共享资源
代表瑞士各州和领土的各种代表团在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为自己的利益奔走游说。在这次会议上,欧洲列强——奥地利、英国、俄罗斯、普鲁士,以及后来的法国代表——共同规划了一个没有拿破仑的欧洲未来。
查尔斯·皮克特·德·罗什蒙特率领日内瓦代表团出席了维也纳会议。皮克特和新成立的瑞士州日内瓦面临着一个问题:现有的边界使日内瓦与瑞士其他地区陆路分离,因为法国和意大利北部皮埃蒙特-萨丁尼亚王国控制着这片领土。最初,日内瓦人没有得到任何帮助,但到了1815年11月,日内瓦通过一块狭窄的土地与瑞士领土连接起来。
皮克特·德·罗什蒙特在为瑞士中立政策争取国际支持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未来希腊独立的第一个领导人兼俄罗斯外长兼任大臣伊奥阿尼斯·卡波季斯蒂亚斯伯爵的支持下,皮克特为战后瑞士及其在欧洲事务中的中立地位制定了一个愿景。
1815年,列强认识到皮克特·德·罗什蒙特提出的瑞士中立政策对欧洲利益至关重要。当时,奥地利、英国、俄罗斯和普鲁士的领导人希望瑞士等国家充当缓冲区,防止像拿破仑入侵那样再次发生法国扩张。
历史学家克莱夫·丘奇和兰道夫·海德指出,瑞士中立是现代瑞士身份的核心。然而,瑞士还没有形成目前的形态。这将在19世纪40年代席卷欧洲的革命浪潮中实现。
1840年的革命
瑞士将军G.H.杜福肖像。资料来源:维基百科共享资源
19世纪40年代是欧洲社会、政治和经济动荡的十年。到那时,各种起义和革命运动开始挑战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政治体系。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亲王等欧洲列强领导人担心大陆会发生更多动荡。
瑞士成为欧洲各地流亡者的避难所。例如,波兰人、德国人、意大利人以及许多其他欧洲革命者在19世纪40年代初定居在瑞士。他们要么是失败革命运动的幸存者,要么是充满理想的革命者。
历史学家亚当·扎莫伊斯基指出,梅特涅在1845年写道:“瑞士现在变成了一个坚固的下水道。”梅特涅认为,瑞士当局对允许来自不同国家的流亡者在瑞士策划革命过于宽容。很快,瑞士和整个欧洲都会尝到这些革命者想要实现的目标。
例如,伯尔尼和日内瓦等城市发生了挑战现有社会和经济秩序的运动。
内战与联邦制
1847年伦纳恩战役,佚名艺术家,约1848-1850年。资料来源:维基百科共享资源
然而,瑞士在19世纪40年代末的革命经历与欧洲其他地区有所不同。这场政治动荡以一场短暂的内战的形式降临瑞士。
瑞士的内战带有宗教色彩,让人想起17世纪欧洲的宗教冲突。天主教州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名为“Sonderbund”的联盟。该联盟旨在阻止瑞士新教州的影响力。
将军纪尧姆-亨利·杜福领导瑞士军队对抗“Sonderbund”部队。杜福在25天内取得了内战的胜利,伤亡不到100人。
然而,瑞士的动荡确实带来了重大的政治改革,对这个国家产生了持久的影响。这场短暂的冲突导致了瑞士联邦政府的建立,并制定了新宪法。例如,战争结束后,并没有出现严酷的胜利者惩罚。
相反,瑞士人选择达成共识,并在1848年建立了一个由22个州组成的联邦制国家。虽然许多欧洲革命运动在1848-1849年未能实现其直接目标,但瑞士却实施了重大的政治改革。
瑞士在新的首都伯尔尼设立了中央政府和议会。但州保留了足够的权力,以作为平衡力量,以安抚战败的天主教州。截至1979年,瑞士共有26个州,而1847年内战后建立的联邦制体系仍在瑞士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