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写给腓立比人的书信,洋溢着令人惊叹的积极乐观。尽管保罗身处囹圄,但他却引导信徒们怀抱一种在类似境地中少有人能拥有的心态。在他这封写给大约十年前建立的教会之书信中,他坚韧不拔、积极向上且充满感恩的动力逐渐清晰。
作者与年代
伦勃朗笔下的使徒保罗,1633 年。来源: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学者们相信《腓立比书》是保罗的真迹,他本人也承认提摩太为共同撰写者。这封书信似乎是由保罗与他在该地建立的教会之间多段通信内容的汇编而成。作为可能的汇编,它很难确定一个确切的写作时间。保罗在狱中写信,但他曾被囚禁过多次,他并没有说明所指的具体哪一次监禁。
大多数学者都同意公元 60-62 年,即保罗被罗马人囚禁在罗马期间。这个日期与《使徒行传》相符,也与保罗的生平和事工相一致。
历史背景
色雷斯地图,深黄色区域为重点区域。来源:维基共享资源
公元前 6 世纪,色雷斯人建立了克雷尼德斯城。公元前 360 年,这座城市的名字改为腓立比,以纪念亚历山大大帝的父亲腓力二世。最终,它在屋大维(奥古斯都大帝)统治下成为罗马殖民地。这里有希腊-马其顿人口,也有一小群犹太人居住。
保罗在先前的布道之旅中建立了该城的基督教社区。使徒行传 16 章详细描述了保罗访问该城期间发生的几件事,以及他和西拉在那里被囚禁。城里的领导人要求他们离开城市,但保罗至少在前往耶路撒冷的途中(使徒行传 20 章)返回过一次,可能在其他场合也来过。
腓立比教会在保罗的事工中一直支持他,这封书信表明,保罗和腓立比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结构
纸莎草纸 16 号,纸莎草纸 1009 号,腓立比书,3 世纪。来源:维基共享资源
问候语(腓立比书 1:1-11)
保罗以典型的保罗式风格向腓立比人致以问候,并以恩典和平安祝福他们。他为他们献上祈祷和感谢。
保罗的处境
保罗解释说,他的监禁有利于福音的传播。他提到一些人出于嫉妒、竞争和私欲宣扬福音,并将这种行为与出于善意和爱的人的行为形成对比。
基督的榜样
保罗展示了耶稣如何通过为他人无私地奉献自己,为信徒树立了榜样。同样,腓立比人应该明白,他们的苦难是为了福音的缘故。
提摩太和以巴弗地的例子
保罗指出了提摩太和以巴弗地所树立的榜样。前者无私地服侍上帝子民,将他们的需要置于自身之上。后者离开家乡,身处险境,以服务保罗的需要。
保罗的榜样
保罗指出自己的榜样,他将社会上令他地位显赫的一切视为损失,与更深地认识基督相比一文不值。这与基督为人类的救赎而舍弃一切并成为人类的榜样是相呼应的。
挑战与鼓励(腓立比书 4:2-9)
保罗挑战了两个人,即友阿底亚和顺典,要求她们携手合作,摒弃分歧。他鼓励她们专注于积极的事物,并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从而守护好自己的心灵。
告别
保罗表达了对腓立比人提供的供应的感谢,并向他们致以问候。
主要主题
腓立比的广场和 B 大教堂,从卫城拍摄,由 Marsyasyas 拍摄。来源:维基共享资源
喜乐与欢欣
考虑到保罗写信时的处境,保罗以喜乐和欢欣为这封书信的主要主题,这一点值得注意。无论身处何种困境,他都表达了喜乐,并为腓立比人树立了榜样,让他们也“在主里常常喜乐”(腓立比书 4:4)。对保罗来说,喜乐与眼前的处境无关。
谦卑与合一
在书信中,保罗多次呼吁信徒保持谦卑,无论是用言语还是以身作则。谦卑使合一更容易实现。谦卑和合一是建立信仰社区的必要条件。
在苦难中得鼓励
保罗在饱受苦难的处境中写信,鼓励同样经历苦难的腓立比人坚持到底。保罗指出,他的苦难为他传播福音信息创造了机会。他还表明,信徒与基督一样经历了苦难,基督为了他们的救赎而受了苦。
感恩与慷慨
腓立比人支持保罗的事工,这表明他们对保罗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心怀感激。他们对保罗事工的慷慨,表明他们也希望其他人能接受福音,并体现了这个基督教社区的品格。
心态
保罗和腓立比人所展现出的心态,对许多人来说难以理解。在自身遭受苦难的同时支持他人,并非人之常情。保罗指出,以服务他人为中心,这是基督徒的核心价值观,也是耶稣本人为他人成为仆人的典范(腓立比书 2:5-8)。
关键经文
腓力二世,马其顿国王,罗马人根据希腊原作复制,由理查德·莫特尔拍摄。来源:Flickr
腓立比书 1:6
“我深信那在你们心里动了善工的,必成就这工,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
这节经文向信徒保证,属灵成长的过程是持续不断的。无论他们在属灵旅程中处于何种阶段,这都会完成,因为上帝是这一过程的一部分。它可能不会在今生完成,但信徒可以确信,在第二次降临之时,他们会经历彻底的改变。
腓立比书 1:21
“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死了就有益。”
保罗展示了一种基于他与基督关系的双赢态度。只要活着,他就活出基督荣耀的生命,并献身于基督的服侍。如果他死了,他就能与基督同在,这是他的益处。保罗在苦难中忍耐和保持喜乐的态度,是基于他对这节经文中所表达内容的坚定信念。
腓立比书 2:3-4
“凡事不可出于私心,不可出于虚荣,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
这些经文中所体现的态度,只能来自真正被信仰改变的生命。
腓立比书 3:7-9
“但我把所有的都当作损失,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祂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并且祂在我里面,不是按律法,而是按信心得的义,这义是出于神,本于信心。”
提摩太和罗以,由威廉·德罗斯特绘制,1650 年代。来源:维基共享资源
保罗提到了他从法利赛人转变为以基督为中心的信徒的非凡转变。在他改变信仰之前,他所珍视的一切,在他改变信仰之后都变成了粪土。这突出了基督的个人认识在信徒生命中的重要性及其所具有的改变生命的力量。
腓立比书 4:8
“弟兄们,我还有末了的话,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纯洁的,可爱的,可赞美的,若是有什么德行,若是有什么称赞,就思念这些事。”
心态是保罗向腓立比人传达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他引导他们,鼓励他们专注于积极的事物,从而守护好自己的心灵,不受消极事物的侵害。
腓立比书 4:11-13
“我并不是说我缺少什么,因为我已经学会了,无论在什么景况中,都可以知足。我懂得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富足。无论饱足,无论饥饿,无论富足,无论贫穷,我都在基督里学会了,在一切事上,都能知足,也能不满足。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第 13 节经文经常被错误地应用,与保罗在书信中的本意不符。他并非在说自己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从语境来看,他是在说,为了福音的缘故,他能适应任何环境。他知道什么是丰盛和贫乏,无论身处何种境地,他都能兴旺发达,因为上帝给了他力量。
当代意义
圣保罗的改变,卡拉瓦乔,约 1600 年。来源:WGA
当代基督教可以从《腓立比书》中学到很多。在西方,基督教不像保罗时代那样受到迫害。在世界其他地区,情况则截然不同。保罗对在苦难中忍耐的呼吁与全世界受迫害的基督徒息息相关,但也可能与信徒所经历的其他类型的苦难息息相关。
这封书信可以引导信徒在任何处境中都找到慰藉,它表明基督徒的幸福和满足并不依赖于环境。它帮助读者了解,即使面对自身的挣扎,他们也可以慷慨地支持他人。展望未来,超越眼前,可以激励每个时代的信徒。
《腓立比书》对当今社会最有意义的教诲之一,是关于仆人式领导的。通过提摩太、以巴弗地、保罗和耶稣所树立的榜样,谦卑和服侍他人的功德显而易见。在当代基督教中,关于仆人式领导的著作层出不穷,但实际上,一旦重要传道人声名鹊起,仆人式领导仍然是最难以捉摸的品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