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是印度教的核心概念之一,代表着生命无尽的循环。在这一循环中,生命经历着生、死、再生的过程。轮回的观念认为,一个人今生的命运由其前世的行为决定,这就是所谓的“业”。业力累积,决定着一个人在下一世将以何种形态重生,是人、动物,还是神。最终的目标,则是超越轮回,达到解脱,即“摩柯萨”。
轮回与业力的紧密关联
莲花,业力的象征,摄影:Anrita1705,来源:Pixabay
业力的概念源自吠陀经,最初指的是宗教仪式。后来,随着《奥义书》的出现,业力的涵义扩展到所有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每一个行为都会在个人身上留下印记,累积一生的业力决定着我们下一世的生命形态。
印度教社会中的种姓制度,被认为是业力影响的体现。婆罗门出生在最高种姓,是因为其前世积累了大量的功德,而首陀罗则出生在最低种姓,是为了赎前世犯下的罪孽。良好的业力可以让人出生在更高的种姓,过上更好的生活,甚至升为“天人”,一种超越凡人的神灵。而恶业则会导致人沦落到低贱的生命形态,甚至投生为动物或恶魔。
在印度教经文中,例如《摩奴法典》,记录着各种可能的轮回形态,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会生病或畸形,为什么有些人能享受优渥的生活。宗教典籍,比如《圣典》,将特定的罪行与相应的赎罪方式联系起来,这些方式包括斋戒、诵经、沐浴等,也包括参加祭祀仪式,例如供奉毗湿奴、湿婆等神灵的节日。
轮回的苦难与解脱之道
来自不丹的生命之轮,摄影:Kandukuru Nagarjun,来源:Flickr
轮回是苦难的循环。人们无法逃脱这一循环,他们会经历负面情绪、痛苦,以及无尽的渴望去克服这些苦难。想要摆脱轮回的苦难,就必须专注于修行,避免造作恶业,努力走向摩柯萨。这意味着遵循“道德”,一组道德准则,指引人们如何行动,以提升业力,在未来的轮回中获得更好的生命形态,从而一步步接近摩柯萨。
轮回源于印度教关于灵魂轮回的哲学思想。这是一种永恒的生、死、再生的循环,灵魂在不同的生命体之间迁徙。未来世灵魂将获得何种生命形态,是人还是动物,取决于其前世的善恶行为。
轮回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们生活在“玛雅”的世界中。玛雅指的是无明和对现实的幻觉。玛雅包含了许多虚假的观念和概念,是心灵的一种心理特性,它根据过去的经验创造出虚假的影像。人们利用这些虚假的构造,构建出完全错误的现实观,这使他们远离摩柯萨,陷入轮回的陷阱。玛雅有时被视为人的自我,一种基于印度教认为是错误的世界观而产生的与周围环境建立关系的渴望。
灵魂的迁徙与轮回的本质
灵魂的迁徙,摄影:Sciencefreak,来源:Pixabay
古老的《吠陀经》是关于轮回和我们所生活世界的最重要的知识来源。它还描述了其他世界和宇宙,构建了一个高度发达的吠陀宇宙体系。在这个广阔的体系中,充满了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永恒灵魂。这些灵魂是灵魂迁徙的关键组成部分,这是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共同的信仰。灵魂从一个生命体迁徙到另一个生命体,包括人类、动物、细菌,甚至是我们未知的生命形式。
《吠陀经》证实,生命是精神灵魂和物质身体的结合,但没有灵魂的身体是死的,而灵魂则作为至高神的组成部分而永恒存在。物质存在形式多样,灵魂可能存在几秒钟,也可能存在几千年。这些肉体是灵魂的容器,灵魂经历着各种挑战和事件,从而造作业力。在这些挑战中,玛雅出现,推动着轮回的运转。虽然灵魂渴望与至高神合一,但玛雅却将其引向物质体验。
根据《薄伽梵歌》的描述,每个灵魂都会学习自己的功课,有时还会因其在人类生活中的善恶行为而受到惩罚或奖励。人类的每一个行为,都是遵循或违背神的宇宙规律。只有觉悟的灵魂才能完全摆脱业力的束缚,回归精神世界。《薄伽梵歌》进一步解释了,一个生命体如何根据其欲望获得特定的生命形态。
《吠陀经》中的篇章,Rigveda Samhita,公元1800年至1200年,来源:维基共享资源
在死亡与重生之间的过渡阶段,精微身(由心智、智慧和错误的自我组成)包裹着灵魂,并遮蔽了灵魂。精微身中包含着灵魂所有思想、行为和欲望的记录。这些记录决定了生命体在下一世将获得何种粗糙的身躯。
就像在一个服装店里,我们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夹克、衬衫、T恤和裤子,同样,我们的灵魂可以选择 8,400,000 种生命形态。我们可以选择任何一种形态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然而,新生命体的特征取决于前世业力的水平。构成新生命体的元素是经过意识选择的,灵魂一旦形成,就会迁移到新的生命体中。
物质本性是强烈的,物质存在的方式迫使一个人接受另一个生命体。这种力量在生命体从高级生命形态降级到低级生命形态时可以观察到。一个在现世行为不文明的人,不可避免地将在未来被迫接受一种低级的生命形式。
虽然一个人可能会享受显赫或著名人士的生命形态,但当他们意识到自己将被迫接受一种低等物种的生命形态时,他们可能拒绝离开当前的身体。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昏迷几天,然后死去。
摩柯萨:轮回的终结
阿提,灯的仪式,摄影:Balouriarajesh,来源:Pixabay
摩柯萨是一个梵语词,意思是自由或解脱。所有生命都渴望达到摩柯萨。个体自我消失,生命体摆脱了所有物质世界的挑战,包括所有欲望和业力的后果。这意味着达到与神合一的境界,成为宇宙自我或梵天的纯粹本质。
轮回是一个认识真我的过程,是寻找与梵天,即神圣创造者,内在合一的旅程。当自我达到自我觉悟,它就不会返回到新的生命,而是回归梵天。这是印度教与佛教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佛教的目标是涅槃,几乎是自我的完全消亡,没有梵天可以回归。因此,摩柯萨不能与涅槃等同。
自我缓慢运动的原因是玛雅,即对今生各种特性的幻觉,这些特性包括姓名、家庭、工作和社会秩序。为了达到觉悟,印度教建议进行各种活动,被称为瑜伽。这包括呼吸练习、身体姿势、禁欲和冥想,它包含了一个比西方通常理解的瑜伽更全面的框架。
玛雅将我们束缚在这个物质世界,许多印度教学者和神秘主义者认为,这种束缚是造成如此多苦难的原因。遵循道德原则,积累善业,是通往摩柯萨的道路,而瑜伽练习则帮助我们获得超越的体验,让我们可以洞察自我与梵天。通过瑜伽,人们可以一步步地从玛雅中解脱出来,对现实有更深的认识。这个过程最终会带来完全的自由。瑜伽用于清除人们的思维中的所有概念和观念。与良好的业力和精神虔诚相结合,瑜伽教授人们训练心智,在此过程中,人们会逐渐揭示内在的深层运作,轮回会逐渐减弱,直到最终在摩柯萨中结束。
enthroned Vishnu, 8th-9th century, Source: The MET, New York
摩柯萨的解脱不是一个地方。它不是天堂或地狱,不是物质世界或精神世界。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从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来看,很难确定摩柯萨的“位置”。然而,最好将其视为一个过程,从认识自我开始。
几个世纪以来,印度教瑜伽的实践为人们指明了通往摩柯萨的道路。通过瑜伽,人们可以从玛雅中一步步地解脱出来,对现实有更深的认识。这个过程最终会带来完全的自由。瑜伽用于清除人们的思维中的所有概念和观念。与良好的业力和精神虔诚相结合,瑜伽教授人们训练心智,在此过程中,人们会逐渐揭示内在的深层运作,轮回会逐渐减弱,直到最终在摩柯萨中结束。